EN
https://www.gov.cn/

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
專家解讀中方五點建議

2017-11-15 13:04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在菲律賓出席第20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倡導與東盟攜手構建理念共通、繁榮共享、責任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期間他就面向未來推動中國—東盟關係更上層樓提出五點建議。

五點建議包括,共同規劃中國—東盟關係發展願景,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發展規劃對接,穩步加強雙方政治安全合作,進一步拉緊經貿合作紐帶以及不斷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

此間國際關係專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在明年中國—東盟將迎來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週年之際,上述五點建議至關重要,意在從長遠發展和具體合作兩個方面入手規劃與東盟關係,所描繪的雙方關係中長期願景不僅體現了中方對發展與東盟關係的“高度誠意”,也將推動雙方關係更加積極、穩健,更加面向未來,幫助中國—東盟關係開啟轉段升級的新征程。

中方建議,制訂“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將“2+7合作框架”升級為“3+X合作框架”,構建以政治安全、經貿、人文交流三大支柱為主線、多領域合作為支撐的合作新框架。

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表示,這一建議在中國—東盟關係中具有“提綱挈領”的重要意義,是從宏觀方向和中長期角度對雙方關係進行“再定位”。

2013年,中方首次提出“2+7合作框架”倡議,即兩點政治共識和七個領域合作。迄今雙方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立體合作格局,諸項合作舉措落實到位。郭延軍説,將“2+7合作框架”升級為“3+X合作框架”可以説是“水到渠成”,將使中國—東盟整體合作架構更合理、更具建設性。

具體而言,除了傳統的政治安全和經貿合作,中方將人文交流也列入合作三大支柱,這是新合作框架的亮點,人文交流日益緊密將對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産生積極影響;新框架突出以“多領域合作為支撐”,表明雙方合作範圍越來越廣泛,遠非此前提出的七個領域所能概括;中方還希望賦予中國—東盟合作更多“全球內涵”,意味著中國對東盟政策凸顯“全球眼光”,更注重與東盟合作推進全球治理,包括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等。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認為,從這些表述可以看出,中方正通過及時更新和發展相關政策,表明在發展與東盟關繫上的“高度誠意”,努力推進中國—東盟關係更加積極、穩健,更加面向未來,幫助中國—東盟關係開啟轉段升級新征程。

中方重點提出,要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發展規劃對接。考慮到東盟既屬於中國周邊,又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郭延軍認為,促進“對接”體現了中方有意將合作引向深入的戰略眼光,不僅有利於深化雙方經貿、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全面合作,東盟也可借此促進各國國內經濟社會發展。

中方還就穩步加強雙方政治安全合作、拉緊經貿合作紐帶、不斷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提出了具體建議。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方贊同將明年確定為“中國—東盟創新年”,提出將舉辦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中國—東盟青少年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

郭延軍認為,“創新年”是雙方關係中“非常有創意”的一個舉動,中國正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東盟處於産業提速升級的關鍵階段,創新帶來雙贏,預計將是未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的新增長點和新亮點。

在此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還表示,中方倡議此次會議正式宣佈啟動“南海行為準則”下一步案文磋商,希望通過“準則”磋商,增進各方相互了解與信任,爭取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早日達成“準則”,使之成為維護南海和平的“穩定器”。

今年5月,中國與東盟國家已在中國貴陽審議通過“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朱鋒説,倡議正式啟動“南海行為準則”下一步案文磋商,意味著中國與東盟繼續在南海問題上邁出堅實步伐,有利於共同管控南海局勢穩定,對未來南海主權爭議的解決、危機管控機制的建立等也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磋商本身就是在為未來南海和平、穩定與合作開創新的制度性安排。

朱鋒注意到,中方願在落實《宣言》和“準則”磋商框架下,同東盟國家在南海開展海上搜救、海洋環保等領域務實合作。他認為,在這些非傳統安全領域切實啟動務實合作,將把圍繞南海開展的多邊合作推進到新高度。

郭延軍説,倡議啟動案文磋商,實際上也是在落實中方提出的南海問題“雙軌”思路,希望南海問題在中國與東盟對話框架內得到好的解決。 (記者 張蔚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