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商丘扶貧“加減法”:多了收入,減了負擔

2017-11-26 16: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11月26日電 題:河南商丘扶貧“加減法”:多了收入,減了負擔

新華社記者 孫志平、甘泉

河南省商丘市3年來已有累計近50萬人實現脫貧,相當於平均每5分鐘減貧一人。在精準扶貧、綜合施策過程中,當地總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扶貧公式:圍繞每一戶貧困家庭,在工資性收入、財産性收入上盡可能做加法;在看病、彩禮上等負擔上盡可能做減法,從而實現脫貧長效化。

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一家製衣扶貧車間內,64歲老人蔣明琴剪起線頭來一絲不茍。“沒有想到我這把年紀還能找到活兒。”她一邊説話一邊也不放鬆手中的活計。因老伴兒偏癱十多年,蔣明琴家庭陷入貧困。“以前光靠種1畝多莊稼,掙一分錢也難。”她説,“現在可好,家門口有工廠,每天掙三四十塊工資,哪哪都好。”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小呂集村已建起3家扶貧車間,代工生産的都是李維斯、CK等國際一線品牌訂單,累計安置就業370人。僅蔣明琴所在的一家工廠,就吸納60歲以上老人10人就業,100名職工中20%為貧困戶。

做好扶貧“加法”,關鍵在於發展産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為此,商丘市堅持“一鄉一園、一村一點、一戶一策”佈局産業。2017年全市將建成842個扶貧村扶貧車間,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寧陵縣政府辦駐小呂集村第一書記張蘊琛説:“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前村民見面打招呼都是‘下地回來了’,現在打招呼都是‘下班回來了’。”

除工資收入外,各地還積極探索財産性增收辦法,讓“加法”的內涵更豐富。截至目前,全市貧困戶土地流轉4.9萬畝,平均流轉價格1000元左右,增加了貧困戶租金收入。此外,各貧困村的扶貧車間租金收益、光伏發電收益,進一步為貧困戶提供“保底+分紅”收入;通過小額信貸和到戶增收資金入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也讓貧困群眾實現持股分紅。

“貧困家庭脫貧既要‘開源’,更要‘節流’,才能讓蓄水池裏的水越存越多。”商丘市扶貧辦主任劉彥華説。經過調查,一般貧困家庭支出負擔最重的兩塊:一是紅白事;二是看病就醫。圍繞這兩塊,商丘各地在“減法”上做起文章。

柘城縣張橋鎮張橋村的田艷是遠近有名的紅娘。“我們這裡過去興結婚彩禮要‘萬紫千紅’,從去年開始倡導移風易俗,村裏有了新民約,凡我牽線搭橋的一律彩禮不超過兩萬元、每桌煙酒不超過100元。”她説,今年以來牽線成了三對兒。

記者在商丘農村採訪了解到,各地紛紛成立了紅娘協會,由政府定期組織培訓,組織宣誓,併為她們頒發“註冊紅娘”證書。農村地區還普遍建立了紅白理事會,調動老幹部、老教師等鄉賢參與社會治理,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為解決貧困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商丘市全面實施縣域內農村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先診療後付費6.58萬人次,為貧困患者節省墊付資金2.04億元。記者在睢縣採訪看到,通過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診療系統,貧困戶在鄉衛生院借助互聯網便可請到縣醫院大夫看病。與此同時,貧困戶看病就醫還能享受免掛號費、減免參保費、提高報銷比、提高慢性病補償標準等六項減免政策。

“針對群眾負擔的痛點、難點,減下負擔實際上也是另一種形式增加了群眾收入。”商丘市委副書記蘇長青説,“做好加法,使貧困戶收入更多元,做好減法,降低了貧困戶返貧的風險。通過一加一減合力發揮作用,才能更好地讓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