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推動“16+1合作”結碩果

2017-11-27 10:37 來源: 參考消息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25日文章】題:中國在中東歐取得了什麼成績?(作者喬治·馬歇爾歐洲安全研究中心黑海歐亞項目處主任瓦爾博納·澤內利)

東歐地區對獲得新投資的樂觀情緒再次高漲。地區國家對即將舉行的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待頗高。“16+1合作”框架在2012年啟動,涵蓋中歐、東歐和東南歐的16個國家。這個地區合作框架讓從波羅的海到巴爾幹半島的情況迥異的國家走到一起。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組成部分,“16+1合作”是中國經濟和地緣政治抱負的重要一環,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升級版,目的是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最終讓中國成為這個體系的領導者。事實上,“16+1合作”成立在“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之前。儘管歐洲遭遇經濟危機衝擊,但中東歐國家努力維持了經濟增長,並開始快速擴大與中國之間的貿易。

中國人對中東歐的興趣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其總體歐洲戰略的一部分,即在歐盟核心國家進行戰略投資,而在邊緣地帶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中東歐地區,收購價格較低,對優惠貸款的需求很高,人力資源性價比高,而且對中國投資者的稅費減免力度很大。此外,中東歐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普遍受中東歐國家歡迎的“16+1合作”是一個雙邊和多邊框架,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貿易、投資和運輸網絡。經過過去五年高水平的政治和經濟往來後,如今中國和中東歐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狀況如何?

近幾年來,中國和中東歐的貿易關係得到極大提升,貿易額在2016年達到580億美元,但低於1000億美元的預期目標。事實上,雙方貿易額在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就已在快速增長,從2009年至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從320億美元增長到520億美元。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但是貿易的天平嚴重向中國一方傾斜。五個地區國家———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與中國的貿易額佔總貿易額的80%。至於該合作框架中的非歐盟國家,例如東南歐一些規模很小、發展滯後的市場,2015年與中國的貿易額為15億美元。

相比中國與歐盟的整體貿易規模(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中東歐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佔歐盟進口額的20%和出口額的近10%。

目前要量化評估中國投資對中東歐地區的整體影響為時尚早。所有16個政府都在努力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然而與貿易關係相似,該地區的五個國家(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捷克和斯洛伐克)近年來吸引了大多數中國直接投資。中國企業2016年在該地區的具體投資數額還不清楚,但根據估算,這個數字在60億至80億美元之間。

中國企業在中東歐的投資集中在收購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但是綠地投資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包括匈牙利的一個電動汽車工廠和克羅地亞的房地産開發項目。為了滿足投資需求,中國-中東歐基金成立,支持中國在16個國家的投資。中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塞爾維亞。

中國與中東歐的最重要合作形式是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貸款。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助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東歐地區,尤其是東南歐,基礎設施缺口很大,而由於種種原因,西方國家無法解決這些需求。

儘管中國投資帶來種種利益,但中國在該地區的存在仍然引起一些擔憂。在不受歐盟立法管轄的非歐盟國家,中國國有企業聘用的當地人很少,而且基礎設施項目和貸款協議讓該地區一些貧窮國家政府不堪重負(有些國家的主權債務超過國內生産總值的70%)。許多項目缺乏透明度和公共討論,也缺乏公開的招標程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