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綜述:“16+1合作”助力
中國-中東歐及中歐關係發展

2017-11-28 09: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11月27日電 綜述:“16+1合作”助力中國-中東歐及中歐關係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慧娟

自2012年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波蘭華沙舉行以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機制在中東歐地區的活力日漸突顯。

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受訪專家學者表示,“16+1合作”機制有利於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地區以及中歐關係的發展,希望未來這一合作能夠更上一層樓。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獲多方面提升

“16+1合作”是中國和中東歐16國共同創建的合作平臺。合作機制建立5年來,雙方經貿合作進入快車道,一大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合作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並陸續建成。

塞爾維亞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內文·茨韋蒂查寧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説,近年來中國幫助塞爾維亞修路築橋,兩國實現互免簽證政策,開通直航。2016年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隨著經濟關係的增強,兩國的外交和政治關係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茨韋蒂查寧表示,在“16+1合作”機制下,“不僅塞爾維亞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得到了提升,整個中東歐地區與中國的多邊關係也同樣得到了加強”,這一機制帶動了雙方的經濟合作。

在近日于布達佩斯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會議上,匈牙利外交事務和貿易研究所主任舍貝爾·馬頓發言説,“16+1合作”機制“涵蓋經濟、貿易、基建、金融、旅遊、教育、農業和文化等領域的措施和項目”,開闢了中國-中東歐合作關係的新篇章。

“‘16+1合作’機制的發展過程中成功吸引了政治家、媒體、社會科學家和普通市民的關注,”捷克科學院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馬雷克·赫魯貝茨在智庫會議上説,“過去5年間政府間和大型企業之間的經濟合作不斷取得進步”。

波蘭亞洲研究中心主席帕特麗夏·潘德拉科夫斯卡在智庫會議期間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對“16+1合作”充滿信心。“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面,這一網絡、這一合作模式運轉良好,我們可以互相學習,不僅學習中國,更可以向其他中東歐國家學習”。

合作促進中歐關係發展

中東歐地區被認為是歐洲經濟的潛在增長點。多名受訪者認為,在歐洲面臨金融危機、債務危機、難民危機等發展掣肘的時期,“16+1合作”機制為中東歐地區發展注入了動力,也推動了中歐關係的發展。

茨韋蒂查寧認為,中東歐地區是歐洲與中國之間的一個連接點,中國-中東歐經濟合作在逐步加強,這也加強了中東歐地區的地位。他説,雖然歐洲與中國間偶爾會出現摩擦,但無論是何種形式,合作對歐洲和中國來説都是有利的。

談及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增強背景下的中歐合作,匈牙利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蘇諾馬爾·阿格奈什説:“歐盟需要承認自己處於競爭中,競爭從根本上是好事,我們期待競爭,競爭驅動著企業和個人提高服務。”蘇諾馬爾認為競爭利於“健康”,中國也可以借機努力讓歐中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期待合作更上一層樓

受訪專家學者表示,中東歐國家希望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期待未來雙方合作能夠更上一層樓。

舍貝爾説,雖然中東歐國家在發展程度和與中國的關繫上存在差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繁榮昌盛、更好地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問題分析員馬爾欽·普什霍德尼亞克認為,在與中國發展關係時,中東歐16國有不同的興趣點和競爭優勢。與這些國家加強合作,需要考慮它們的不同特點。

茨韋蒂查寧説,目前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經濟層面,他希望未來雙方加強社會層面的合作,尤其是教育和科技領域,以提升全面合作。(參與記者:韓梅、楊永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