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豐碩成果,更多期待——評“16+1合作”機制誕生五週年

2017-11-28 20:07 來源: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11月27日,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此次會議召開于“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簡稱“16+1合作”)機制誕生五年之際。中國與這一歐洲次區域內各國之間的雙向合作在這一具有創新性的跨區域合作平台下呈現出以下的發展成就。

首先,合作成果趨於實現合作地域和合作領域上的雙重全覆蓋。從領導人會晤的地點可以折射出合作地域上的全覆蓋。合作最初以中東歐中的中歐地區為重點地區,隨後擴展到巴爾幹地區和波羅的海地區。此次領導人會晤回到了中歐地區的重要國家匈牙利,而該國也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雛形——經貿論壇誕生之地。從合作的內容來看,也同樣反映出了合作領域和合作國家覆蓋範圍之廣。合作領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農林業、物流、科技、旅遊、金融、能源、醫藥和健康産業等。而中東歐的各個國家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找到同中國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使得“16+1合作”呈現出齊頭並進,各有特色的發展特點。

其次,合作正在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和突破。從經貿的角度來看,雖然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數額沒有出現類似于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那樣巨大的增長(當時年均增長達到27.6%),但是考慮到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全球的消費品需求處於持續消退的狀態,近年來的逆勢增長充分反映了合作的成效。例如,2016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貿易額達到586.5億美元,同比增長9.5%,這在中國與外部世界貿易整體下滑,尤其是對歐貿易總額下滑3.3%的情況下顯得尤為亮眼。而且,如果細觀中國和各國之間的經貿數據就會發現,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出口在雙邊經貿中的比例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而各國對中國的出口都有較大的提升,雖然這樣的變化尚未足以改變這些國家對華貿易逆差的情況,但是這種趨勢説明雙方的貿易結構正在出現逐步的調整和改善。從人文交流的角度來看,“16+1合作”機制下的人文交流出現了雙向繁榮的特徵。在合作的前幾年看到比較多的是以孔子學院的設立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走向中東歐地區,類似的活動還包括中國年在中東歐國家的舉辦,中國展覽、中國傳統文化在中東歐地區的表演等。近年來,我們更多看到中東歐國家的語言開始在中國高校內設立教學點,不少國家的旅遊業務也擴展到中國各地,近兩年前往中東歐熱門旅遊景點的中國遊客突破了前往歐洲傳統旅遊熱點地區的人數。這些都説明人文交流的單向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相互了解正在不斷加深。從合作的倡議角度來看,在中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中東歐國家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提出來了越來越多的合作意願,正在改變合作早期以中國主導、中國發起、中國找尋合作機會的模式。

再次,合作出現了從雙邊層面向多邊層面拓展的新趨勢。“16+1合作”機制建立之初主要是定位為以促進國與國經貿投資作為主要目的的一個多邊平臺。但是隨著合作的深化,合作各方出於對規模效應、地區整體發展的需求等方面的考慮開始推動著許多跨境合作意向的形成。例如,2016年的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上就提出了三海港區合作的倡議。這一倡議使得中國與中東歐地區的合作向著更具整體規劃和中長期展望的方向發展。

2012年誕生的“16+1合作”為2013年中方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豐富的先期經驗和早期成果,而“一帶一路”倡議則為“16+1合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更加明確清晰的發展方向。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歐地區得到了積極的響應。當前,16個中東歐國家中已有13個和中國簽署了政府間“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這一重要文件。而本次領導人會晤有望推動更多中東歐國家加入此行列,實現中東歐地區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全覆蓋。除此之外,中東歐地區的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先後加入了亞投行。截至2017年11月18日,中歐班列已經運行超過了6000列。這些班次或以中東歐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作為終點,或是穿過中東歐地區前往西班牙、德國、法國和英國。可以説,中東歐地區已經成為了中國對外戰略的示範區和快車道。過去五年的諸多成就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彰顯著參與中國倡議、加強同中國合作的巨大收益。

在“16+1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雙引擎推動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將在未來迎來更大的發展。以下三大方面值得期待:首先,更多規劃與倡議將從設計和談判進程進入到具體啟動和落實階段,惠及當地民眾,帶動經濟發展,兌現互利共贏,並形成更大的示範效應;其次,更多跨境項目值得期待。這些跨境項目更有利於提升中東歐的地區性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也有助於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跨越國與國之間的雙邊合作瓶頸,開發出更大的地區市場;再次,人文交流將日益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中的重要支柱之一。民心相通、民意相親,將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合作奠定下更堅實長遠的社會基礎。

(作者:龍靜 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