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中國用廁所革命寫好社會治理“大處方”

2017-12-03 12: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中國用廁所革命寫好社會治理“大處方”

新華社記者王賓

從“兩塊磚、一個坑”的簡陋“連茅圈”,到現如今遍佈城鄉的現代化衛生間,我國持續推動的廁所革命讓城鄉健康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交出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2016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3%,健康素養逐步提升。

新華社記者走訪各地發現,廁所革命成為疾病防控、健康素養培養與人居環境建設等中國社會治理“大處方”的有機一環,刻下民生情懷的小廁所正在譜寫出健康中國共建共享的新時代篇章。

做阻斷疾病傳播源頭的“衛士”:2016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3%

幾十年前,“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曾是我國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臭氣沖天、蠅蛆成群,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病原體在這種環境下成為老百姓健康的“隱形威脅”。

小小廁所連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民生牽掛。“實踐充分證明,農村改廁工作是改善環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是把好人民群眾免受疾病困擾的‘源頭關’。”國家衛計委疾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09年農村改廁納入深化醫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項目實施地區糞-口傳播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其中痢疾、傷寒和甲肝發病人數分別下降35.2%、25.1%和37.3%。

到2020年,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要達到85%。下一步,我國將推動形成建、管、用並重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改廁質量,力爭2030年實現全國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向健康陋習“宣戰”: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77%

黨的十九大提出,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廁所革命怎樣體現出全民健康共建共享的獲得感?

普及健康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改水改廁的“小切口”發揮出潛移默化提升健康衛生素養的正能量。國家衛計委調查數據顯示,改廁前後我國農村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由70%提高到77%,飯前、便後洗手的農村居民比例分別提高了21.5%和24.9%。今後我國還將加強改廁後續服務和管理,教育和引導農民使用衛生廁所。

“全民健康素養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生動體現,而以廁所革命為代表的愛國衛生工作發揮了‘移風易俗、改造國家’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李玲説。

做健康城鄉“細胞”:小廁所寫好社會治理“大處方”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提速換擋,我國城鄉各地正在探索人居和美的發展新路。小廁所怎樣推動實現城鄉居民生産、生活環境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

“沒想到改水改廁搞衛生這些小事兒讓我們得了這麼多實惠。”48歲的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鎮水月社區村民王永昌説,水月社區原是垃圾遍地、茅廁“味道熏天”的安置回遷村。近幾年,在村管委會帶領下,家家戶戶改水改廁打掃衛生,“環境美化起來了,來參觀的遊客多了,自己的精氣神更足了,不用出村打工每年就有好幾萬的收入。”

2016年,我國印發《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加強農村改水改廁、整治城鄉環境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意見還鼓勵提高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堅持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統籌實施改水改廁、污水處理等項目。

研究表明,改廁産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投入産出比為1:5.3。“讓人們用上乾淨的廁所是中國政府健康干預措施的一部分,也體現出社會共治政策思路的寶貴經驗。”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主任申英秀説。從改水改廁等“小切口”環境治理入手,到健康産業、健康生態的良性循環,以廁所革命為抓手的健康共建共享新形式找準了突破口,打造出健康城鄉“升級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