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1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報告

2017-12-10 14:36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對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根據中央有關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的要求,2016年3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暫行辦法》,同年6月印發《關於開展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並委託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進行了評估。本次評估的範圍是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高中。評估數據信息採取網上收集方式,採集了當年全國近6000所中等職業學校提交的評估數據,以及近6000份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和28萬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抽樣調查問卷。根據學校報送的數據信息、各省自評報告和國家相關統計數據,利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形成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報告。主要情況如下:

一、基本成就

1.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居世界首位,為千萬學生職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2015年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數近1657萬人,佔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總數的41%;國家建立了以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為輔的學生資助制度,讓廣大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高中階段教育並掌握就業發展技能。

2.中等職業學校覆蓋88.8%的縣級行政區,在改善民生中發揮支撐作用。遍佈縣鄉的中等職業學校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尤其是為偏遠和欠發達地區解決鄉村衛生、農村教育等事關民生的基層人才短缺問題。

3.專業設置形成特色,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東部地區加工製造和財經商貿類、中部地區農林牧漁類、西部地區新能源類等專業的在校生規模優勢明顯,為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撐。廣東省財經商貿類在校生數佔其在校生總數的20.8%,河北省農林牧漁類專業在校生佔比為10.3%,寧夏新能源類專業在校生佔比達到2.6%,都遠高於全國同類專業的平均水平。

4.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校內實踐教學成為特色。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超過3000元的學校比例達到67%,比兩年前提高了7個百分點;實訓基地建設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改善專業教學條件的重要措施,目前已有94%的學校建有校內實踐基地,半數學校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達到0.4以上,成為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一大特色。

5.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六成以上學校開展了企業訂單培養,四成畢業生能夠直接進入合作企業就業,九成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參加企業實踐的教師佔專任教師比例達到35.3%,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資産總值較2014年增長76.6%。

6.注重聘請企業兼職教師授課。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學校注重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加大了企業兼職教師聘請力度並給予資金支持,66.5%的學校聘用企業兼職教師,56.7%的學校支付兼職教師課酬,課酬總金額逐年提高,年增長率達到13.2%。

7.教學標準適應産業需求,職業資格證書推動教學改革。專業教學對接國家與行業的職業技能標準,促進了學校教學改革,使人才培養質量更加符合社會需要。全國有近一半學校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在80%以上。部分省市積極開發對接國際水平的專業教學標準,如上海開發了 52個國際水平的專業教學標準,並有24個已投入專業教學改革實踐,使學生有機會獲取具有國際水平的職業資格證書。

二、地區分類評價

1.根據評估結果,全國31個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具有較強綜合辦學實力的地區;第二類為具備基本辦學能力的地區;第三類為辦學能力相對較弱的地區。

全國31個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存在差異,顯現“東強西弱”特徵。東部11個省份,6個在第一類,4個在第二類,1個在第三類;中部8個省份,有5個在第二類,3個在第三類;西部12個省份,有1個在第一類,6個在第二類,5個在第三類。

2.基本條件存在明顯差異。一是財政經費投入差異巨大,第一類地區優勢較為明顯,第二、三類地區相對偏弱;二是儀器設備和教學行政等用房面積也存在差異,第三類地區中部分省份這兩項指標達標率相對較低,需要加大改善力度;三是第一類地區工位數相對充足,第二、三類地區工位數相對不足;四是教師資源不足和過剩的現象同時存在。

3.專業教學關注産業發展要求。一是專業設置注重兼顧産業發展和民生需求,如第一類地區廣泛開設了電子商務、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第二類地區廣泛開設了機電技術應用和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在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和民生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廣泛開展校企合作,江蘇、重慶、湖北、貴州等地已有四成以上學校搬進了超過15萬元的企業設備;三是頂崗實習成為專業對接産業的重要手段,但部分省份中等職業學校頂崗實習時間過長,對新常態下如何提高課程設置的內涵和質量形成挑戰。

4.學生發展面臨兩難選擇。三年鞏固率體現學生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可與選擇,但部分地區學生流失問題需要關注。直接升學率和直接就業率反映學生對職業發展的選擇。目前,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都存在直接升學率高的現象,可能對就業導向形成挑戰。獲取職業資格證書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學生具有的就業能力,是職業學校專業教學的組成部分,但是有些地區學校獲證率仍然不高,行業企業頒發的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普遍不高。

三、主要問題

1.部分學校辦學條件不達標。對照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中等職業學校辦學基本條件整體達標率依然較低,能夠同時滿足“在校生數不低於1200人”等6項指標的學校只佔16.1%,“在校生數”、“專任教師”、“生師比”3個指標同時達標的學校也僅佔41.8%。

2.部分學校師資問題是發展瓶頸。專任教師短缺,數量不足60人的學校佔有一定的比例;部分專業點沒有專任教師;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專任教師中專業教師比例偏低,“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30%的學校佔比54%;企業兼職教師數量不足,34.2%的中等職業學校兼職教師數很少。

3.部分地方經費投入不足。各省份已建立了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但部分地方存在標準不高、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部分國有企業舉辦的職業學校面臨經費投入困難,也要引起重視。

四、有關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新要求。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提出如下建議。

1.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必須正確處理好學生就業與升學的關係,杜絕將中等職業學校變相辦成“升學班”或“高考補習班”。

2.加快佈局結構調整。根據國家戰略佈局、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要,系統長遠規劃學校分佈和專業布點,並對不達標的學校進行整改。

3.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加大引進和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專兼結合雙師結構,著力解決專任教師數量短缺,把師資配置作為學校規模發展重要約束指標。

4.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完善經費穩定投入和增長機制,加大對地方生均經費落實的督導力度。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