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問渠哪得清如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觀察

2017-12-12 16: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武漢12月12日電 題:問渠哪得清如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偉

自2014年12月12日丹江口水庫一庫清水向北以來,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完成3個調水年度的供水任務,累計入渠水量超百億立方米,水質各項指標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受水區的5310多萬居民由此受益。

記者近日在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採訪發現,丹江口庫區的産業也在悄然“改道”綠色方向:關停污染企業,盤活山水生態資源大做“山水文章”,生態經濟有了新發展方向,“青山綠水”正在換來“金山銀山”。

水源地經濟轉型催生“山水産業”

“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二類標準,甚至有時數據可以達到一類標準,可以放心直接飲用。”長江丹江口胡家嶺水質自動監測站負責人吳軍告訴記者,儘管今年漢江秋汛入庫來水加大,但是從水庫17個水質監測指標參數來看,丹江口水源地水質始終保持穩定。

一庫好水,就是好招牌。記者在丹江口庫區採訪時了解到,包含農夫山泉等8家水資源加工企業正在充分利用“中國好水”。農夫山泉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正是看好丹江口庫區的好水質等條件,公司明年將增加在丹江口公司的飲品生産線,屆時農夫山泉全線産品的99%可以實現在丹江口生産。

十堰市政府負責人介紹,丹江口水庫的優良水質正成為庫區水資源産業發展的金字招牌,下轄的丹江口市、鄖陽區等地方,一系列的瓶裝水、飲料、酒水等生産企業都在設立生産基地。三年內,全市水産(飲)品業綜合産值將達到100億元。

一庫清水旁,大片青山也在鼓起老百姓的口袋。丹江口市玉皇頂果園場副廠長程良華説,今年是柑桔産量小年,但是全場柑桔種植面積1000余畝産量也達到200萬斤。

根據丹江口市柑桔産業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市種植面積30余萬畝,年産量30余萬噸,12萬庫區農民直接受惠于柑桔産業。全市柑桔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佔全市農業産值的30%,柑桔産業已成為庫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第一大農業支柱産業。

利用丹江口庫區優質山水資源發展生態經濟的市場前景,正在不斷凸顯優勢。十堰市招商局負責人説,當地在對外招商時,一説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不少外地企業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丹江口庫區的山水資源,正成為庫區生態産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生態紅線釋放綠色福利

“一庫好水,離不開生態紅線的保護。”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對此深有感觸,如今十堰全市67%的區域被劃入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生態紅線內面積位居全省第一。

生態紅線,是一條約束線。按照湖北生態紅線管控要求,尤其在一類管控區禁止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不得發放排污許可證。

在十堰,守好生態紅線主要是守好北方人民的“大水缸”,這幾年全市幹部群眾都對此有清晰認識,並從中感受到了好生態帶來的“獲得感”。茅箭區馬家河段從污水橫流到綠景美和,就是其中的一個看得見的縮影。

據介紹,當地在守紅線、治污水過程中探索出了“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系統性治理措施。目前,全市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垃圾收集處理率達97%,成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生態紅線約束之下,十堰這座老工業城市近年來也樹起了生態工業發展理念。十堰在引進重大項目時,嚴格實行環保、發改、國土資源等部門聯合會審制度,對有污染的項目堅決説“不”。近年來,當地先後關停重污染小企業300多家,拒批160家污染企業,遷建125家企業。

“水源地招商,不能把什麼菜都往籃子裏撿。”十堰市招商局副局長李向東説,在“綠色”前提下,十堰強力推動産業鏈招商,注重新興産業。

生態經濟“多點開花”

如今,擁有著武當山、丹江水兩張世界名片的十堰市,大力培育生態産業,構建生態産業集群,為幾十萬貧困人口脫貧提供強有力的産業支撐。

“仙山秀水汽車城”,走在十堰的大街上,這樣的城市標語隨處可見。記者近日在當地採訪時發現,鄖西縣、房縣、鄖陽區等多地,都已經成型多個集現代生態、休閒、農耕體驗等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守好青山綠水,就能換來“金山銀山”。當地的好生態招牌越來越亮。環保目標綜合考核連續3年全省第一,經濟增速連續全省第一。風生水起的關鍵,是找到了生態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説,十堰是首都和華北人民的“大水井”,我們十堰人民是忠誠的“守井人”,我們將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確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齊頭並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