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秸稈到蔬菜的産業“變形記”——吉林乾安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徑 

2017-12-14 10: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2月14日電 題:從秸稈到蔬菜的産業“變形記”——吉林乾安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褚曉亮、郭翔

每到秋冬季節,燒秸稈就成了東北的一個老大難問題。記者在吉林省乾安縣採訪時卻聽到一件新鮮事,當地通過把秸稈綜合利用,最後發展到了蔬菜種植産業,實現了一個産業的“變形記”。原來大量無法處理的秸稈現在都不夠用了。

雖然室外溫度有零下二十多度,但走進吉林省乾安縣敢字村的蔬菜大棚,暖空氣讓眼鏡瞬間上霧。與其他大棚不同的是,在一側墻上,鋪滿了暖氣管和散熱片,就像居民家裏的取暖設施一樣。令記者好奇的是,這些暖氣的熱量供應是從哪來的呢?

管理大棚的當地村民崔紅軍給記者揭開了秘密:原來,大棚地下是從熱電廠延伸過來的供熱管網,暖氣直接“入庫”。“電廠裏秸稈進鍋爐,大棚裏蔬菜結出來。”

距離大棚園區兩三公里就是崔紅軍所説的熱電廠——乾安聚太生物熱電有限公司。一車車被打捆成圓柱體的玉米秸稈包進入廠區,焚燒後變成電能和熱能。

“‘燒秸稈’發電能為城市供熱提供熱源,那我們也可以為蔬菜大棚提供熱源啊,解決東北冬天吃蔬菜的難題。”帶著這樣的想法,公司負責人李義在縣裏支持下開始搞起了蔬菜産業,投資建設了180棟蔬菜大棚。

“我們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已經投産,年消化秸稈25萬噸。”李義説,明年投産的二期工廠年再消化秸稈25萬噸,“‘燒秸稈’産生的熱能目前為乾安縣城供熱150萬平方米,還實現年並網發電1.8億度,餘熱正好為大棚冬季供熱。”

當不少地方為秸稈出路犯愁時,李義最擔心的卻是秸稈來源。乾安是吉林省産糧大縣,年可利用秸稈總量60多萬噸。“一期和二期每年就需要50萬噸秸稈,我們一再擴大收購半徑,都收到黑龍江省了。”

從生物熱電的二産延伸到棚膜經濟的一産,聚太公司和當地農民都嘗到了一二産融合發展的甜頭。將土地流轉給聚太公司的敢字村農民如今家家戶戶都有熱電廠的正式職工。“土地流轉年年有收入,在廠裏上班有工資,還有五險一金,養老、醫療問題都解決了。”敢字村農民馬佔國每天騎著摩托車去上班,“一個人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聚太公司帶動當地500多名農民就業。

秸稈“變”蔬菜,敢字村農民還可以承包大棚,享受分紅。“一座大棚每年基礎任務1.5萬元,超出部分能獲得30%的分紅。”崔紅軍在山東壽光技術員的指導下,僅一茬西紅柿就能賣出2萬多元。

“今年流轉了敢字村300公頃土地發展大棚,明年將擴大到800公頃,三期熱電項目將主要為大棚供熱服務。”李義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