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2017-12-19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産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這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宏觀調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宏觀調控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所處歷史新方位,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效引領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在這一進程中,宏觀調控工作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黨中央經濟政策框架,不斷創新、持續完善,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把認識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作為宏觀調控的大邏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宏觀調控牢牢把握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換三大特徵,不斷調適理念、調適政策、調適方法,強化經濟形勢監測預測和政策措施預研儲備,加強宏觀政策組合運用,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宏觀調控各項指標符合預期。

堅持把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宏觀調控的根本遵循和工作主線,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針對我國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注重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針對性,不搞“大水漫灌”強刺激,而是緊緊圍繞補短板、調結構、促升級,持之以恒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産業結構實現了三産超二産,需求結構實現了消費超投資。

堅持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鞏固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把該穩的穩住,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市場預期穩定;推動該進的取得明顯成效,“三去一降一補”和重點領域改革紮實推進,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宏觀調控積累的豐富經驗,為持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學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宏觀調控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歷史性變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和提煉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牢牢把握我們所處的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牢牢把握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要求宏觀調控緊緊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宏觀調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同時應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努力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戰略定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部署。宏觀調控工作必須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進行。一是緊緊咬定目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強化風險防控,穩紮穩打、久久為功。二是優化目標路徑,既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為促改革、調結構創造良好條件;又要抓住時機持續推進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根基。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進一步豐富和健全宏觀調控目標體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宏觀調控工作思路必須更多聚焦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強調控目標之間的銜接平衡。一是加強總量性指標和結構性指標的統籌。既防止經濟運行大幅波動,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又有效引導各方面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加強全國指標和地方指標的統籌。全國指標要充分考慮地區差異,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間;地方指標要加強與國家規劃計劃、宏觀政策的銜接,確保國家戰略有效實施。三是加強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的統籌。強化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生態環保指標的剛性約束,兌現對人民的承諾;發揮預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有效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和市場預期。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手段。堅持宏觀調控有度,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起來,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一是遵循市場規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干預,更多運用價格、稅收、利率等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實現調控目標、優化資源配置。二是積極主動作為,近期要圍繞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充分整合各方面資源力量重點突破。三是創新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快統計體系改革,推動信息資源共享,為宏觀調控提供支撐和保障。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持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創新思路、完善方式方法,努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國家發展規劃是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集中體現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圖和中長期發展目標,必須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進實施。一是強化規劃引導約束。增強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對公共預算、國土開發、資源配置等政策措施的宏觀引導、統籌協調功能,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手段有機結合,提高規劃的引領性、指導性和約束性。二是健全規劃體系。加強規劃統籌管理,構建層次分明、功能清晰、相互協調的發展規劃體系,強化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對總體規劃、地方規劃對國家規劃的支撐,提升規劃的系統性。三是創新規劃實施機制。在對中長期規劃綱要的實施進行中期評估和終結評估基礎上,再組織開展年度監測評估,強化國家戰略在各層面的統一落實,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健全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把握我國供求關係的深刻變化,更好發揮財政、貨幣、消費、投資、産業、區域等政策工具的支撐作用,構建更加有效有力的宏觀政策體系。一是更好發揮財政政策對平衡發展的積極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健全地方稅體系。加大財政支出優化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保障調結構、促改革、補短板、惠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需要。持續推進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企業負擔。二是提高貨幣政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三是優化促進消費轉型升級的政策組合。把握消費轉型升級的新趨勢,努力增加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持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四是強化投融資政策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好政府資金的撬動作用,促進政銀企社結合,擴大有效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增量資本産出率。進一步放寬準入、提升服務、改善環境、強化監管,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五是精準實施産業政策。圍繞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統籌存量調整和增量優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人力資本提升、知識産權保護、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大投入支持和制度政策保障力度,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六是創新完善區域政策。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為引領,持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優化“四大板塊”和城鄉協調發展,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國家級新區等創新發展龍頭的引領示範效應,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強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綜合協調,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前瞻性、靈活性和協同性,促進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平衡協調聯動。一是部門層面的協調。強化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加強對政策時序、邊界、方向、目標的協調,實現財政、貨幣、産業、區域、投資等政策的優化組合,形成調控合力。二是中央和地方層面的協調。中央層面要搞好頂層設計,充分考慮地方實際,最大限度調動地方積極性;地方層面要強化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解、執行和傳導,引導市場主體積極響應和實現宏觀政策意圖。三是國際層面的溝通協調。以更加寬廣的全球視野,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及國際經濟規則調整和構建,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經濟環境。

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一是加強風險防範和應對處置。強化底線思維,建立健全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體系,重點提高財政、金融、房地産、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防控能力,堅決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二是提升服務監管水平。密切關注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主動優化服務、創新監管,明規矩于前、寓嚴管于中、施重懲于後、存包容于嚴,為新興生産力成長開闢更大空間。三是強化社會預期管理。把預期管理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徐紹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