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回望先輩初心,牢記職責使命——中央和行業類媒體采編人員赴上海、嘉興尋根溯源

2017-12-22 07:0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2月21日電 題:回望先輩初心,牢記職責使命——中央和行業類媒體采編人員赴上海、嘉興尋根溯源

新華社記者 曹典

“前進同志們!我們是青年記者……在這偉大的戰鬥之中,我們要用鮮血寫出民族的雄姿,我們要用雙手廣播革命的火種……”昂揚的歌聲回蕩在位於上海南京飯店的“青記”成立會址紀念館,帶人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令聽者動容。

12月17日至21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中央和行業類媒體的近30位采編人員赴上海、浙江嘉興,參加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走轉改”主題教育採訪。行程包括瞻仰“青記”成立會址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嘉興南湖紅船及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等。

撫今追昔,回望先輩初心

1937年11月8日,淞滬會戰炮火沖天。在周恩來的關懷下,范長江、惲逸群等15位青年記者會聚一堂,在上海南京飯店發起創立了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這個被後人們簡稱為“青記”的組織,就是今天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前身。

“青記”以愛國、進步、責任、擔當為基本宗旨,先後成立四十多個分會,團結了一批愛國進步記者。當年它的徽章上,是一枚鋼筆尖上畫著一支上了刺刀的槍——“以筆為槍,為了中華民族救亡而吶喊”,成為那些青年記者的共同使命。

在“青記”成立會址紀念館,參加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久久凝視著那些泛黃的歷史文件,默念著1938年“青記”武漢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宣言,在“青記”呂梁山區分會記者磊生作詞的《青年記者》歌聲中追思先輩們為理想奮鬥的征程。

“80年前,和我年齡相倣的記者前輩們以筆為槍,始終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冒著槍林彈雨,不畏艱難地採訪。”光明日報社總編室編輯李丹陽説,“如今我們有幸遠離烽火硝煙,步入新時代,記者的初心和信念要傳承下來,要保持人民情懷、反映群眾呼聲、記錄偉大時代。”

牢記使命,重溫入黨誓詞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張黎明向參加活動的采編人員講述了中國共産黨誕生之時激情澎湃又驚心動魄的歷史。張黎明介紹,中共十九大閉幕後,一大會址迎來參觀熱潮。往年,一大會址每年接待參觀者約50萬人次,“今年到年底突破80萬一點問題沒有。”

“雙休日祖孫三代來的特別多,爺爺坐在輪椅上給小孫子講歷史。還有很多從全國各地來的老黨員,到這裡都講是‘回家’了。”張黎明説。

循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參加活動的采編人員從上海赴嘉興,瞻仰南湖紅船和南湖革命紀念館。彼時,中共一大會議因被巡捕窺探、被迫中斷,代表們隨後輾轉來到浙江嘉興,泛舟于南湖之上,繼續會議議程。

一艘看似普通的小船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未來,一把櫓槳搖醒了在黑夜中摸索的中國。看到中共一大期間擔任會務和保衛工作的王會悟老人回憶往昔的影像資料,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記者史一棋充滿感慨,“在南湖紅船和革命紀念館的參觀活動,為我們這些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我們要繼承發揚‘紅船精神’,牢記職責使命、做好本職工作。”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南湖畔的巨幅黨旗前,參加活動的編輯記者一道舉起右拳,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繼往開來,記錄偉大時代

昔日南湖紅船引航中國,而如今的嘉興,正以高新科技、互聯網、創業孵化、特色小鎮等作為發展騰飛的引擎,繼續走在改革創新的前列。

在接下來的行程裏,參與活動的編輯記者走訪了嘉興科技城、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大雲鎮繆家村農村文化禮堂等地,與當地政府官員、民營企業家、科研人員、創業者、普通居民等深入交流,認真採訪、記錄,了解了嘉興現今的飛速發展和未來的宏偉藍圖。

中華工商時報社新聞中心記者張文燕採訪當地民營企業家後,頗有感觸,“我感到在響應國家‘雙創’號召,自主進行科技研發方面,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作為專門服務民營企業的行業報,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民企的好做法宣傳好,將他們的呼聲反映好。”

活動期間,參與此次活動的媒體采編人員還通過座談會的形式,結合參觀感受和工作實際,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記協成立80週年賀信精神進行了學習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此次活動意義重大,收穫頗豐,在今後工作中,會不忘先輩初心,牢記職責使命,記錄偉大時代,唱響奮進凱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