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信息惠民工程探索“智慧社會”樣板

2017-12-25 08:20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推廣“北京通”,“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腿,市民少跑路
信息惠民工程探索“智慧社會”樣板

翻開2017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推廣‘北京通’,實施一批智慧惠民工程,積極建設智慧城市……”赫然在目。如今,讓“數據多跑腿、市民少跑路”的北京信息惠民服務體系正加快落地。

最新數據顯示,匯聚20多項政府服務和便民服務的“北京通”APP上線近一年來,已有超過百萬人下載使用,市政務服務辦主導的“網上服務大廳”等功能也即將接入,市民將通過一款APP暢享智慧城市所有服務。

用一個APP暢享城市服務

社保查詢、公積金查詢、婚姻登記、小客車搖號、“My Beijing”無線WiFi使用……這些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功能,如今都已匯聚在一個APP上,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暢享城市服務,大家親切地稱它“北京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智慧社會”的重大戰略,在京華大地上已有生動實踐。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打造的“北京通”APP,是全市政務服務唯一移動門戶,成為北京“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統一平臺和智慧北京統一入口。

在此之前,北京人對“北京通”市民卡已非常熟悉。而在“北京通”APP上,市民卡“虛實結合”,實體卡關聯成為虛擬卡,實現“多卡合一、一卡多用”。這款APP還匯聚了身份證、社保卡、駕駛證、居住證等多種證照,並借助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通過公安、金融、運營商等多渠道鑒證,讓用戶能多種認證方式登錄並享受不同服務。

打通市區兩級信息惠民服務體系

今年9月,“北京通”第一個區級分平臺“門城通”上線。許多“北京通”忠實用戶驚喜地發現:不需要自己填寫,“門城通”APP這個新平臺就完整記錄了“個人資料”。

“北京通”匯聚市級政務服務、市管公共服務和大眾化的生活服務;“門城通”匯聚區級政務服務、區管公共服務和本地特色服務。兩個APP實現了跨平臺互聯互通,業務數據打通,“門城通”在用戶授權情況下,可直接使用“北京通”已有數據。

市區數據一打通,辦理過區內服務的門頭溝居民,在線申報辦理市級服務時,就不用重復填報同樣的個人信息,“一次填報,多次使用”。

“北京通”、“門城通”先後上線並連通,意味著北京市區兩級信息惠民服務體系日漸清晰。歷經近20次版本升級的“北京通”APP,還將實現更多信息惠民服務功能。根據規劃,政府部門將提供跨委辦局“一站式”服務,市民可在線收到與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公積金、交通違章、城市預警發佈等信息的實時推送,更多社會資源也將接入方便市民享受一刻鐘生活圈裏的更多服務。

“精治共治”理念落地掌上工具

了解市民需求、掌握市民反饋是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核心。在“北京通”APP上,“隨手拍”的功能可以把開墻打洞、“臟亂差”、安全隱患“灰犀牛”等問題直接反映給政府,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今年10月18日,“北京通”APP就收到了一條來自昌平區的留言:快速公交3路平西府站天橋,樹木壓到橋上,影響行人。

市民通過“隨手拍”,將安全隱患問題連圖帶文反映在APP平臺上,並得到了“已提交政風行風熱線”的在線回復。“北京通”APP還清晰記錄了此後工作人員現場勘查處理,養護單位對樹木進行修剪的處理流程。

在“北京通”APP上,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隨手拍、諮詢投訴、在線求助等功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不便、政府服務中的不足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反饋上來,APP平臺再分發給政府相關部門迅速處置。各部門解決問題的時間、步驟、結果全程可追溯——“問題是什麼”、“有沒有解決”、“什麼時候得到解決”、“解決得好不好”一目了然。

不難發現,信息化手段更新了城市管理流程。北京城市管理正從“政府發現-政府處置”的模式變為“市民發現-政府響應-政府處置-結果反饋-市民點讚-傳播分享”的閉環模式, “北京通”APP平臺也成為了“精治共治”理念落地的有效工具。

接入更多服務讓“北京通”更便民

用戶登錄“北京通”APP,可上傳“駕駛證、行駛證”,也可用微信和支付寶來付費,卻不能在線繳納交通罰款;可上傳公園年票,也可手機識別,卻不能刷卡進公園……

在市民的實際體驗中,“北京通”暫時還沒有“全打通”。有用戶在後臺留言:現在的“北京通”像個新開張的購物中心,設施一應俱全,但貨品還不夠豐富。

在“北京通”APP上,服務種類不少,但像就醫、公交、交警、公園等市民日常生活中高頻使用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接入並不多,甚至還少於南方有些城市的便民服務平臺。如何真正實現各委辦局的數據和服務匯聚,如何加快接入市民關切的關鍵民生服務功能,成為“北京通”亟待打通的“瓶頸”。解決好這些問題,無疑將給市民生活帶來更多獲得感。(記者 曹政 趙鵬)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