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村”變身記——太原最大城鄉交錯區的城鄉融合探索

2017-12-28 11: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12月28日電 題:“三村”變身記——太原最大城鄉交錯區的城鄉融合探索

新華社記者 晏國政、馬曉媛

27個城中村全部完成整村拆遷、27個採煤沉陷區村莊居民即將全部搬進城裏的新居、15個城邊村中5個已經基本完成舊村拆除。臨近年底,山西省太原市面積最大的城鄉交錯區萬柏林區,正加速向落後的村莊形態告別,走上産業優化、生活宜居、公共服務均等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

“三村”難題掣肘城區協調發展

地處太原西山地區的萬柏林區煤炭資源豐富,“一五”時期有6項全國重點建設項目佈局於此。1998年太原市區劃調整,一些原屬北郊區的農村被劃入,該區從一個純工礦區變為擁有69個農村的城鄉交錯區,同時也成為太原市面積最大的城區。

萬柏林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全區69個農村中有27個城中村、27個採煤沉陷區村莊和15個城邊村。經過多年累積,各個類型的村莊均面臨發展“堵點”。其中城中村環境臟亂,基礎設施滯後,社會矛盾多發;採煤沉陷區村莊土地塌陷,房屋裂縫,人畜飲水困難;城邊村身在城區,卻地處偏遠,難以享受城市發展紅利。

“城鄉割裂不僅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也制約了全區協調發展。”萬柏林區委書記楊俊民説。多年以來,該區形成了以煤炭、裝備製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單一産業結構,城市發展空間狹小,産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城鄉面貌落後。太原市面積最大的城區,反成為全市發展的難點和短板。

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融合,進而帶動老工業區轉型發展,成為萬柏林區歷屆區委、區政府必須處理好的頭等大事。

改造提升告別落後形態

年終歲尾,萬柏林區採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工程最後一批安置房的分配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區治沉辦副主任李計鴻説,分配工作結束後,這項耗時10餘年、涉及27個村6000多戶2萬餘人的民生工程將畫上句號。

記者在位於太原市區的集中安置區九院小區看到,一棟棟樓房排列整齊,街道寬敞乾淨,小區裏幼兒園、學校、衛生站、商店等配套設施齊全。從王封鄉蓮葉塔村搬遷過來的高智武説,從前的院子一條縫從大門口裂到屋後墻,地上要鋪門板才敢過,夜裏睡覺也擔驚受怕。現在搬到城裏,不僅房子結實,住著也更方便,出門就有公交站,到哪兒都順暢。

近些年來,萬柏林區統籌城裏城外,堅持“山上”“山下”並重,針對採煤沉陷區村莊、城中村、城邊村不同狀況,分類施策,不斷加快農村改造提升步伐。

2014年以來,萬柏林區抓住政策機遇,全力攻堅城中村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27個城中村、1200余萬平方米的整村拆除任務,回遷安置房累計完工或封頂2.6萬餘套。

與此同時,萬柏林區2017年又在太原市率先啟動了城邊村改造提升工程。15個城邊村中,已有9個啟動改造,其中5個基本完成了舊村拆除。

隨著各項改造提升工程的完工,萬柏林區將整體告別落後的村莊形態。而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的延伸、社區治理的加強,該區10余萬農村居民將真正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城鄉融合推動城區巨變

下元社區是地處市區中心地段的城中村,經過數年改造,2900位居民已全部就地回遷安置。緊鄰迎澤西大街的原村址上,一座城市綜合體拔地而起。社區主任劉四龍説:“城中村改造讓村莊融入了城市,村民變成了市民。在城市綜合體項目裏,社區還以集體名義經營著部分商業面積和寫字樓,社區居民還是股民,每年都可以分紅。”

近幾年,隨著城中村改造加速推進,萬柏林區發展空間得到充分擴展,通過招商引資,華潤萬象城、公元時代城、迎澤世紀城、海爾國際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不僅有效安置了城中村居民就業,而且帶動了城區産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健康發展。

根據安排,萬柏林區城中村改造完成後將主要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産業;採煤沉陷區村莊舊址將以生態修復為主、保護性開發為輔,並打造幾個古村落保護示範點;城邊村改造提升,不簡單搞大規模房地産開發,將因地制宜地打造以産業為核心的特色小鎮。

楊俊民説,按照城鄉融合發展新要求,萬柏林區將堅持城鄉規劃、産業佈局、要素配置一體化,加強對從農村居民轉變而來的新市民的教育培訓,加大社會保障力度,重點解決産業發展、居民就業、社區管理、村民融入等城鄉融合體制機制難題,帶動全區從老工業區、城鄉交錯區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大區轉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