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學科評估需要中國標準

2018-01-02 07:5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此次評估指標體系體現了“人才為先、質量為要、中國特色、國際影響”,對各高校學科建設的實力也給出了客觀評價,評估結果得到了普遍認可。學科評估的服務對象絕不僅僅是“雙一流”建設,它最大的價值是服務學科建設,服務研究生教育發展,服務政府和社會對大學學科的信息需求,進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保證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共有513家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比第三輪增長76%,涉及95個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全國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有94%申請參評。

雖然評估是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不同於政府開展的合格性評估,但業內依然將其視為“權威官方版高校學科排名”,在這裡,哪個學科哪家強一目了然,高校實力如何也可窺見一斑。因此,很多人感覺這份名單很“實用”,考生填報高考志願時可以此為參考。

從中國教育事業發展這個角度看,這份名單的出爐過程才更值得關注。2017年9月份,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佈“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學科名單。什麼樣的學校、學科才是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絕不能照搬國外指標,必須要有中國標準。“雙一流”名單公佈時,評估標準尚未出臺,但根據這次對碩士博士學科評估的標準設置來看,一套“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評估標準已基本成型。

國內外大多數排名主要是以公共的客觀數據為基礎的,但對於高校來説,評估排名機構很難全面獲取高校的信息。這次學科評估則採取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有關部門和第三方數據提供商等獲取公共數據,再通過參評學科嚴格按照數據填報標準提供其他評估信息。在主觀評價方面,對23萬名學生和15萬家用人單位聯絡人開展大規模網絡問卷調查;邀請13000多名同行專家對5項主觀指標開展“基於客觀事實的主觀評價”;邀請同行專家和行業企業專家調查學科聲譽,同時還首次邀請海外同行專家對6個學科試點調查國際聲譽。

另一重大變化是,這次評估一改以往唯論文數量和國外期刊的評價方式,除部分學科外,不再統計發表論文總數,以“代表性論文”同行評議。在期刊選擇上,合理把握中外期刊論文的綜合評價,強化中國期刊在評價中的重要作用,特別規定代表性論文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不斷提高中國期刊影響力,鼓勵優秀成果優先在中國期刊發表。

從結果來看,此次最終成型的評估指標體系體現了“人才為先、質量為要、中國特色、國際影響”,對各高校學科建設的實力也給出了客觀評價,使得評估結果剛出爐就得到了普遍認可。

學科評估可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參考,但學科評估的服務對象絕不僅僅是“雙一流”建設。它最大的價值是服務學科建設,服務研究生教育發展,服務政府和社會對大學學科的信息需求。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實現中國夢,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這次學科評估構建了“培養過程質量”“在校生質量”“畢業生質量”三維度評價體系,並且首次面向近40萬名在校學生和用人單位開展問卷調查,檢驗教學質量和畢業生職業發展質量,引導培養單位關注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發展潛力。此外,本次評估還單獨設置“社會服務貢獻”指標,有助於促進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及經濟社會建設。所以説,學科評估不僅是社會各界了解高校教學質量的一扇窗口,也是以評促建,引導高等教育促進學科內涵發展、合理規劃學科佈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劑良藥。(佘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