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良種、農技等要素成為農業發展主要驅動力

2018-01-04 08:0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良種、農技等要素成為農業發展主要驅動力
穩增優綠新 産業基礎實

“一村一品,黑山羊産業帶動了350戶農戶致富,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解決了近500人的就業問題。”在廣西博白縣江寧鎮長江村,殘疾青年劉入源從一個“羊倌”變成了帶領當地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穩定糧食生産,農業繼續保持穩定向好勢頭,“穩、增、優、綠、新”五朵金花競相開放。

穩,産量穩定,産能穩定。糧食總産達到12358億斤,“菜籃子”等主要農産品供應充足。5年來,著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啟動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劃定,整建制推進綠色高産高效創建,集成推廣節本降耗增效新品種新技術,糧食産量自2013年以來連續5年都在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産能已穩定登上新臺階。

增,農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13000元,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於”。這5年,農民收入累計增長超過50%,每年邁上一個千元臺階。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2.72,比2012年下降0.16。大力推進農村雙創,公佈了1096個農村雙創園區(基地)目錄,啟動創建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各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超過700萬。完善農民增收扶持政策體系,改革農業補貼政策,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動農業保險增加品種、提高標準、擴大覆蓋面,啟動大災保險試點,農民增收政策創新不斷。

優,結構調優,質量升級。籽粒玉米累計調減5000萬畝,糧改飼面積超過1300萬畝,生豬養殖進一步向玉米主産區聚集,農産品質量和品牌進一步優化。減玉米、增大豆、擴飼草、調生豬、提牛奶成效明顯。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3萬餘艘、“絕戶網”90多萬張,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建立並運行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主要農産品監測合格率連續5年穩定在96%以上。

綠,農業發展方式轉綠。截至2017年底,我國輪作休耕試點面積擴大到1200萬畝,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提高3.8和4.8個百分點,農藥化肥使用量提前實現零增長。支持96個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均達到60%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

新,農業農村發展動能向新。2017年農産品加工業與農業産值之比達到2.2:1,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佔比達9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6%,5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提高到56%,創建4020個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入“快車道”,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五朵金花競開,表明鄉村振興已具備了紮實的産業基礎。當前,良種、農技、農機等現代生産要素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現代農業建設實現了由量變積累到質變提升的轉變。5年來,我國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強化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和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土壤、環境監測等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推進種業權益改革。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5年提高3個百分點。(記者 高雲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