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垃圾分類走進百姓家
——江浙滬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見聞

2018-01-06 08: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讓垃圾分類走進百姓家——江浙滬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見聞

新華社記者 高敬

隨著住建部日前下發通知,今年46個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有望步入快車道。垃圾分類這個困擾人們多年的難題如何解決?記者日前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活動前往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看看當地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方面採取了哪些高招。

積分制激勵居民從源頭分類

“社區最近開始推行‘綠色賬戶’,通過賬戶積分鼓勵大家對幹垃圾、濕垃圾進行分類投放。”上海市徐匯區梅隴三村小區居民周寶娣説,擁有綠色賬戶的居民每次分類投放垃圾後可以刷卡積分,再用積分去小區內的兌換點兌換洗潔精等生活用品。

平時社區志願者“綠主婦”團隊會組織宣傳活動,告訴大家如何快速區分幹、濕垃圾等垃圾分類小知識。“大家發現垃圾分類能改善環境,還能兌換獎品,操作起來也不麻煩,就有了積極性和自覺性。”她説。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陸月星介紹,上海按照幹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類在小區和單位實施分類投放。截至2017年10月底,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已經覆蓋500萬戶家庭,其中“綠色賬戶”覆蓋400萬戶。

與上海、南京等對垃圾實行四分法不同,記者在浙江金華廳上村看到,每家每戶門口都擺放著黃、綠兩個垃圾桶。綠色垃圾桶用來扔樹枝、菜葉等會腐爛的垃圾;黃色垃圾桶用來裝紙類、玻璃等其他廢物。

金華市政協主席陶誠華告訴記者,金華在農村推行“二次四分法”——第一次由村民來分,垃圾分成“會爛”和“不會爛”;第二次則由村裏的保潔員將“不會爛”的垃圾再分為可賣的、有毒有害的,並將會爛的垃圾送去陽光堆肥房,産生的有機肥很受農民歡迎。

他説,要從農村實際出發,讓農民能夠快速掌握分類方法。目前,經過“二次四分”,能將垃圾減量80%至90%。

記者看到,當地村民的房前屋後種樹栽花,墻上繪著宣傳垃圾分類的漫畫,村容整潔優美。不少村民説,以前村裏垃圾遍地,蚊蠅多,夏天都不敢開窗,推行垃圾分類後,垃圾不落地,村裏乾淨了不少,很多城裏人也來村裏玩兒。

探索分類運輸、分類處置

有人説“我分類了有什麼用,反正也是混在一車拉走”。針對這個問題,江浙滬三地探索生活垃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破解“前端細分類、後端一勺燴”難題。

南京市東城世家小區居民蔣女士告訴記者,可回收物品,每週由一家環保企業在社區進行回收。至於各家各戶做飯的廚余垃圾,則每天早晨由專門的垃圾運輸車來收,居民正確投放後可以獲得積分。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介紹,居民分出來的可回收物,可以促進垃圾減量、資源增量。對於居民其他垃圾和廚余垃圾等,江蘇著力推動實施垃圾運輸車輛的配套和分類改造,逐步實現“一種垃圾、一種車輛收運”或實施運輸車單獨分隔、單獨分裝,避免“垃圾分、混裝運”現象。

上海市配備了幹垃圾收運車4000余輛、濕垃圾收運車400余輛,配置專門的有害垃圾收運隊伍,基本實現分類處理。為了嚴控“混裝混運”,對未實行垃圾分類或分類不符合要求的單位,建立“首次告知整改,再次整改後收運;多次違規拒不整改的,拒絕收運並移交執法部門處罰”的“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

實行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一般垃圾進垃圾焚燒廠或填埋場,分類出來的餐廚垃圾也有自己的去處。

上海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元暉説,公司每天可處理餐廚廢棄物達200噸,通過一項專利技術,將其中55%轉化為肥料,用於土壤改良,銷路很好,真正實現將垃圾變廢為寶。

做好垃圾分類這道必答題

城鎮生活垃圾産生量仍在持續增長。解除“垃圾圍城”“垃圾圍村”威脅,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是一條必由之路。

記者了解到,居民源頭分類仍是一大難題。在金華的一些村子裏,有的居民家門口貼著“垃圾分類小能手”標識,有的村裏在顯眼位置張貼垃圾分類“紅黃榜”。

“農村是熟人社會,村民上一次黃榜覺得很丟臉,接下來就會努力做好分類,改掉陋習。”陶誠華説,但想讓城市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需要推行新舉措,耐心科普和引導。

宋如亞説,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實是大事、更是難事。要加強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引導、優化投放設施佈局和設置、建立激勵措施等,讓居民懂得分類、方便分類、願意分類。

陸月星表示,上海將通過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加強全程分類的監督檢查與考核,在黨政機關全面推行垃圾強制分類,並且要整區域推進,抓好物流體系協同配套,嚴控“混裝混運”。

同時,還要注重末端建設,進一步加強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一方面將末端設施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一方面協同推進生活垃圾清運網和再生資源回收網,保障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