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1.3萬家機構實現遠程醫療

2018-01-08 07:3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雲端問診 網上看病
1.3萬家機構實現遠程醫療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互聯網+醫療”等,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近年來,互聯網醫療蓬勃發展,在線問診、遠程醫療等診療服務促進了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從過去以大醫院為中心、病人等待服務,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協同網絡服務,互聯網醫療正加快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醫療需求。

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馬女士被發現縱膈淋巴結腫大,基本排除了肺部惡性腫瘤的可能,但卻無法明確病因。在主管醫生的幫助下,馬女士通過互聯網問診平臺申請了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鐘旭大夫的遠程專家門診。鐘旭看了當地醫生上傳的病歷資料,初步判斷患者的問題是結核病引起的。馬女士説,在網上看北京的大專家,只用了不到半小時,這要是去趟北京,增加交通住宿成本不説,現在還不知挂沒挂上號呢。

患者少跑腿

資源有效配置,費用大幅減少

在線問診是指醫生通過互聯網向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醫生在線詳細詢問患者病情病史,查看必要的檢驗檢查報告,並給出診治方案。目前在線問診主要以復診和會診為主,即已經去醫院就診過的患者,把後續的康復和治療放在互聯網上解決;下級醫院和醫生遇到處理困難的病例時,可以通過互聯網向上級醫院的醫生發起會診請求,得到上級專家的診療意見。

北京安貞醫院兒童心外科主任醫師劉迎龍通過一家互聯網預約面診平臺,在下班時間為兒科患者提供手術後諮詢服務。該平臺已邀請上萬名來自三甲醫院的兒科專家進駐,通過大數據及精益醫療的方式,對兒科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

對於患者來説,在線問診首先考慮的是專家,其次是費用。在線問診的費用因專家級別不同而存在差異。北京上海由於集中了全國最頂級的專家,所以平均診費也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有調查顯示,北京次均問診費用為147元,上海138元,而河北只有30元。大多數的網絡問診,醫患雙方不在一個城市,異地看病所花費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遠高於網絡問診的次均費用。

“2006年到2015年這10年間,互聯網醫療只能進行網絡諮詢,不能提供診斷,更不能給出處方。而對於醫療來説,診斷治療才是核心,互聯網醫療要想更進一步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必須進入診療領域。”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説。2015年初,國家衛計委明確網上問診屬於嚴格的醫療行為,提供服務的主體必須是醫療機構,也就是説,必須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成為一家醫院,才能在診療領域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的作用。2016年,好大夫在線與銀川市政府合作共建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從而從線上諮詢領域進入到線上問診,並接受醫療管理部門的全程監管。

王航認為,線上問診大致適合三類患者:一是復診患者,經過線下初診,醫生熟悉患者病情,患者回家後可以在線與醫生交流病情、續藥,通過網絡上傳檢驗檢查資料,請醫生遠程給出診療方案。二是需要會診的患者,這也符合國家分級診療的大趨勢。三是少量首診患者,目前僅開放少數簡單疾病的線上首診,如皮炎、濕疹、痤瘡等皮膚科輕症。相對複雜的疾病,互聯網醫院將為患者安排合適的醫院進行檢查和面診。

醫生“黏”網上

利於形成口碑,線上線下相互促進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林志淼在好大夫網站實名註冊認證,提交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職稱證、身份證等證件,完成多點執業備案後,成為好大夫在線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的一名在線執業醫生。他説,從現行政策來説,多點執業不需原單位同意。但他告知供職單位,在網絡上有了知名度,不少患者會慕名前來,線上線下相互促進,不會影響線下工作。

互聯網醫療改變了醫生和醫院的關係,網紅醫生在網絡上形成一個品牌,在現實中帶動一個學科。301醫院的尚愛加醫生,主攻方向是相對少見的複雜脊髓疾病,通過互聯網問診平臺形成了良好的患者口碑後,來就診的脊髓病患者大大增加。

互聯網對於醫生的“黏性”在於,為患者匹配最適合的專科醫生,相當於醫院的“分診臺”。醫生在線上問診,能找到他們最想要看的病例,減少了大專家看小毛病的無奈,積累了有效病例。不少專家感嘆,以前一年看的有效病例不如現在一個月多,這就是“互聯網+醫療”的威力。

互聯網問診平臺根據醫生職業所長,設置專業標簽,標注學術方向,從患者中篩選專科病例,讓醫生和患者精準匹配,避免高射炮打蚊子。

醫生為了積累專業病例、提高自身水平,需要借助平臺提高知名度,同時為了避免患者給差評影響美譽度,也會更加關注自己的工作細節。一位醫生説,以前靠口口相傳,現在靠網絡。在醫術之外,在線上線下都要保持良好的態度,才能得到網上的好評。

醫生願意“黏”在網上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復勞動。好大夫網站對同類疾病的患者進行分組,醫生把科普文章直接發到相應群組,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識、配合治療。一位醫生感嘆,同樣內容以前至少説50遍,還有好多患者不知曉,現在只要在網上説一次就可以了。

在線問診靠不靠譜,關鍵是看醫生是否靠譜。部分互聯網問診平臺對入駐的醫生實行“三證一卡”的註冊認證體制,所謂“三證一卡”,是指醫生註冊平臺必須提供醫師資格證、執業證書和身份證進行身份和醫師資格的認定,同時提供銀行卡信息,確保醫生信息的真實性;部分平臺採取邀請制,要求入駐平臺的醫生必須是三甲醫院主治以上職稱的醫生,同時以隨機抽查、不定時對問診問題發起呼叫或者審核交流的方式進行監督,如果有醫療質量問題,醫生隨時會被下架。

從統計數據看,線上平臺誤診佔比遠比線下低,醫生在線診斷,只有基於確定的證據才會給出判斷,如果沒有相應的檢查結果,醫生在線上只會給出診療建議。在線平臺全程可以追溯,如果是醫療質量的問題,邀請第三方仲裁評價醫生,對責任進行認定。平臺一旦發現醫生有不合理的行為,也會堅決處理。

監管不放鬆

電子記錄有“跡”可循,信用體系正在完善

互聯網醫療打破空間限制,很多人認為互聯網醫療風險太大。其實,承擔醫療責任的法律主體在哪?這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認為,互聯網醫療不會因為載體改變醫患關係。醫生從來不是法律主體,法律主體是醫院。以往醫生出現醫療糾紛,醫院要承擔責任,現在醫生在互聯網醫院發生醫療糾紛,那麼就應該是互聯網醫院來承擔責任。互聯網醫院和實體醫院承擔的法律責任沒有差異。

患者接受了網絡問診服務,特別擔心隱私洩露。在用戶個人信息隱私保護方面,互聯網醫療機構應予以保護,非經用戶許可不對外洩露,不做其他使用。如果出現用戶隱私洩露,平臺要按照法律規定承擔相關責任。而對於醫療監管問題,高解春説,線上的病史是最難被篡改的,任何一個電子病史的修改,後臺都會留下痕跡,這才是最真實、最客觀的醫療記錄。

互聯網醫院發展勢不可擋,監管難度不容忽視,銀川市經驗值得借鑒。包括好大夫在線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在內,銀川市簽約落戶的互聯網醫院達17家,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院産業聚集地。銀川陸續出臺了《銀川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等六個文件,來規範和監管互聯網醫院,建成了國內第一個關於互聯網醫院管理較為完整的系統監管體系,給予互聯網醫院與實體醫院同等的政策待遇。

“互聯網醫院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信用體系建設。”銀川市有關負責人説,對互聯網醫院的經營者、醫生、病患等建立誠信檔案,建立黑名單制度,加大失信行為曝光力度,強化失信聯合懲戒,增強信用管理威懾力,構建一個“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的信用體系。(記者 王君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