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成都:社會治理讓農村安置小區走上善治之路

2018-01-20 15: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1月20日電 題:成都:社會治理讓農村安置小區走上善治之路

新華社記者 吳光于、李力可

每天早上9點,79歲的李光明都會準時來到成都市大邑縣沙渠鎮東部新城的“無訟社區”服務中心,開始忙碌的一天。

老李是沙渠鎮政府退休的工作人員,2016年9月,退休多年的李光明再次“上崗”,成為了沙渠鎮“無訟社區”服務中心的調解員。

從家庭瑣事到工傷理賠,去年,包括他在內的3個調解員一共調解了100多件糾紛,沒有讓一起糾紛走進法院,群眾的怨氣怒氣全都化解在服務中心內。

沙渠鎮內有多家工業企業,勞資糾紛、土地糾紛、家庭糾紛多發。“一些村民覺得會哭的娃娃有奶吃,堵過路,堵過橋,還曾經通宵把我堵在辦公室。”沙渠鎮黨委書記方文祥説。

2016年8月,大邑縣開始在沙渠鎮、安仁鎮、花水灣鎮、王泗鎮等4個鄉鎮開啟“無訟社區”創建工作試點。借助這一“東風”,沙渠鎮整合了6個村、社區,以及企業家協會和律師事務所的資源,成立了人民調解聯合會。“過去黨委政府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現在需要探索轉變角色,依靠第三方做好社會治理。”方文祥説。

家住沙渠鎮的彭作明有5個子女,3個在外地。2017年3月,老伴離世後,兩個兒子開始推脫起照顧彭大娘的義務。為了讓彭大娘安度晚年,人民調解聯合會由律師和法官對彭大娘的贍養問題進行了調解,並進行了司法確認。“現在在兩個兒子家一家住一個月,每個月兒子還給我零花錢。”彭作明説。

2017年上半年,安仁法庭民事新收案83件,較2016年上半年的132件下降了37.12%。“通過政府搭臺,各界唱戲的方式,把簡單的矛盾糾紛交給人民調解,法院對調解結果進行司法確認,使調解也有了法律效力。人民調解就不再是花架子,發揮了實在的作用。法院也節約出更多的司法資源專攻那些‘疑難雜症’。”大邑縣人民法院院長余濤説。

而在“無訟社區”之外,各類社會組織的加入也為社區公共服務提供了更多保障,引導村民完成向居民角色轉變。由於學生下課時間比在工廠工作的家長下班時間早,為了解決學生下課後的陪護問題,該鎮公益事業促進會還利用企業捐贈向學校購買服務,讓全鎮近3000名學生享受到了學校的延時服務;紅白喜事理事會通過設置宴席中心解決了村民沒有場地辦酒席的問題,同時通過價格杠桿,讓過去村裏動輒7天的紅白喜事,縮短到了3天,平均能為村民解決1萬多元開銷。

“下一步,我們還希望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在集中安置小區中引入城裏小區的電子門卡,完善物業管理,引導村民真正成為有主人翁意識的城市市民。”方文祥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