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成功進行國際首次高軌衛星對地高速激光
雙向通信試驗

2018-01-23 19: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胡喆)記者23日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三號搭載的激光通信終端,成功進行了國際首次高軌衛星對地高速激光雙向通信試驗。

據介紹,試驗任務達到預期效果,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為後續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衛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傳輸距離遠、保密性好等優點,是建設空間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當前國際信息領域的前沿科學技術。尤其是高軌星地激光通信技術,技術難度極大,是當前各國競相開發的熱點。

此次試驗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馬晶、譚立英教授所帶領的衛星激光通信團隊負責。團隊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攻克了多項國際難題。

馬晶介紹,一是試驗鏈路跟蹤穩定,在距地球近4萬公里高度的衛星與地面站之間,攻克光束“針尖對麥芒”般的高精度捕獲難題,有效克服了衛星運動、平臺抖動、複雜空間環境等因素影響,成功實現光束信號的快速鎖定和穩定跟蹤,有平均捕獲時間2.5秒,1小時跟蹤穩定度為100%。

二是傳輸速率高,國際首次實現了高軌星地激光雙向通信,最高速率達5Gbps,國際領先。

三是通信質量好,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高軌星地600Mbps、1.25Gbps、2.5Gbps、5Gbps多種數據率的激光通信。

四是採用多項自主創新先進技術,在衛星與地面間首次採用波分復用激光通信技術,並對高速激光信息接收與轉發、遠距離高速激光通信大氣影響補償等多項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為後續軍民業務應用奠定了基礎。

國防科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衛星激光通信實現創新跨越發展,是我國航天科技自主創新和軍民融合發展的典範。哈工大項目團隊堅持自主創新,研製了5代適應不同軌道衛星的終端産品,實現了衛星激光通信終端從無到有、從大到小、從重到輕、從低軌到高軌的重大跨越,構建了高軌、低軌和地面的激光通信試驗試用體系,為超大容量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數據中繼和傳輸提供了技術支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