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全面提升智慧製造創新能力

2018-01-29 08:19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躍居全國第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萬家,躍居全國第一……省政府工作報告透露的亮眼數據,折射出廣東實施創新驅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步伐。

“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一定要把産業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如何增強創新引領能力,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人大代表們熱議的話題。有人大代表建議,廣東要發揮製造業優勢,把産業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引導傳統企業大力發展核心技術、核心設備,全面提升智慧製造創新能力。

“高企”崛起

去年平均每天誕生27家高新技術企業

過去5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6652家增加到3萬家,躍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産品産值6.7萬億元,年均增長11.4%;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從1236億元增加到超過2300億元,居全國第一,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從2.17%提高到2.65%。

“未來5年—10年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黃金時期。”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劍透露,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的飛躍進步,未來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必然發生極大改變,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要搶佔發展先機。數據顯示,過去5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6652家增加到3萬家,躍居全國第一。其中,2016年廣東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19857家,這意味著2017年一年就增加了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相當於平均每天誕生27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這場面向未來的創新競逐中,廣東各城市都鉚足了勁。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表示,惠州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第一動力,用最好資源、最優政策、最多投入,全方位、全體系、全領域推進創新改革,把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推向深入,力爭到2020年邁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的目標。陳奕威表示,惠州將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堅定不移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推動創新落到高質量發展上。推進環大亞灣區、潼湖生態智慧區和羅浮新城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高標準推進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今年,江門將繼續抓好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加快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省人大代表、江門市市長劉毅透露,江門的目標是到今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是2015年(196家)的5倍。

對於廣東創新能力的提升,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感觸頗深。在2018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李東生發現,在參展企業中,中國企業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一,早已從學習者變成重要的參與者。“再過5年,中國企業將迎來科技創新領域成果的收穫期,甚至將一定程度主導全球科技創新的方向。”

産業創新 

鏈結全球新技術 從實驗室走向車間

數據顯示,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及專利綜合實力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率分別達72.5%和58%。新型研發機構達219家,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

“今年2月1日,南沙會舉行無人駕駛汽車的試駕活動。”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透露,廣汽將與美國矽谷的企業合作,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

從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到GE、思科、富士康紛紛落地廣東向全球最頂尖的技術進發,廣東加快鏈結海外高端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的建設不斷激發起強大動力。

伴隨著全球知識與信息的一體化加速,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製造體系和生産能力的廣東,為全球的新技術提供強大的轉化支撐,打通新技術從實驗室到車間的距離。在省人大代表、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看來,從知識創新、再到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廣東正在打造出一條更為完整的創新鏈。

在廣東,蓬勃發展的新型研發機構突破創新“最後一公里”,讓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是省內成立最早的新型研發機構。22年來,我們孵化了1500多家企業,20家上市公司。”省人大代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嵇世山表示,新型研究機構是企業的孵化平臺,更連接了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可以使科研成果來廣東轉化。

“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一定要把産業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省人大代表、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尹濤表示,廣東要瞄準未來産業,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為方向,推動經濟轉型。

在産業創新的過程中,如何將廣東的製造業優勢發揮出來,成為人大代表們關注的問題。

“製造業是廣東的優勢,也是廣東的機會。”省人大代表、佛山唯尚傢具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柱表示,製造業的轉型需要軟硬兼施,在提升智慧製造的投入力度的同時,在“軟體”上下功夫,對製造業需求強烈的工業軟體、系統軟體等予以重視和扶持,激發製造業活力。

省人大代表、江門市智慧裝備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初建議,出臺智慧製造創新發展配套政策,引導傳統企業大力發展核心技術、設備,全面提升智慧製造創新能力。

集聚要素 

高校建設加速 邁向人才智力高地

龍頭企業、隱形冠軍快速成長,3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崛起,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正在向廣東的創新平臺、創新中心匯聚。《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正式印發,提出在廣深莞三地構建“一廊十核多節點”的空間格局,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産業創新中心。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將與廣州、東莞等聯手,從創新資源、機制、産業、人才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合作,推動創新資源共建、共管、共享,推動形成區域一體化創新體系,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發展帶。

全球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是創新的源泉。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上,人才聚集、資本匯聚、技術轉化加速的背後,高校建設正在不斷提速: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一期計劃在今年春節後動工;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規劃獲通過,目前正按照2018年8月研究生招生、2019年8月本科生招生為時間節點推進國際校區各項工作……

省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表示,華工與廣州聯合新建的廣州科技圖書館,依託華工大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將作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龍頭,加速創新走廊的建設和發展。同時參照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高起點建設廣州國際校區,目前已引進100多名全球知名科學家和青年人才,並佈局智慧工程、生物醫藥、高端先進製造業、海洋科學與工程和智慧城市等新工科,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原始創新研究基地、高端工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全球頂尖人才聚集高地。

“廣東高校肩負支撐創新驅動發展使命。”省人大代表、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院長張林説,廣東高校與産業深度融合,可以借鑒美國“矽谷—斯坦福”模式,以産業一線問題為導向,推進地方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同時,優化稅收、簽證、子女教育、社會保險等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世界最頂尖人才來粵港澳大灣區,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記者吳少敏 鄭佳欣 祁雷 吳珂 黃穎川 蘇力 辛均慶 董有逸)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