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兩個58.8%折射中國經濟結構之變

2018-02-03 07: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 劉紅霞)58.8%,一個尋常數據,卻因在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上出現兩次,意義不同尋常。

第三産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同樣達到58.8%。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從産業結構看,我國已經從過去的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從需求結構看,我國也已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

實際上,把眼光稍微放得更遠一些不難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中顯現韌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尤其可喜的是,服務業和消費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並沒有伴隨前幾年GDP增速下行而下行,而是持續上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説,“這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簡單而言,就是我國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張燕生説,2012年以前,第二産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佔主導作用,這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體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製造業出現了服務化的趨勢,第三産業逐漸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製造業服務化是衡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很重要的指標。”他説,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可以預見,第三産業將對國民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無人超市、互聯網支付、跨境電商……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斷改變,更加注重多樣化、個性化,更加追求生活品質。

“有什麼樣的消費者,就有什麼樣的生産者。”張燕生説,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將成為助推企業不斷創新的重要動力。

張燕生表示,2017年的兩個58.8%是個可喜的信號,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應該持之以恒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