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將出現更多“三宜”城市

2018-02-04 07:27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真沒想到,以前那條又黑又臭的金山河涌如今已變成惠州最美麗的通風廊道。”金耀園小區居民王老伯開心地告訴記者,近年來,惠州市打響了一場針對中心區15條河涌整治的攻堅戰,使小區旁邊這條金山河煥發新生,不僅明顯改善黑臭水質,且在一河兩岸建設橫槎小隱公園,新添了許多自然景觀和活動平臺。“整治前,人人對金山河避之不及,整治後,這裡已成為廣受市民喜愛的休閒活動場所。”

像惠州這樣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市區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來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為當前我省正在推進的“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豐富內涵。今年,我省的城市病治理工作有望駛入快車道。

一大批基礎設施落後、功能退化、生態環境惡化的廣東老城,將刷新顏值、重獲青春。

“城市雙修”讓老城換新顏

“黑臭水體的整治和水清岸綠的改造,旨在將每條河涌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惠民生態景觀河流,打造親水空間。”惠州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該市中心區金山河、青年河整治已完工,望江瀝、新開河、大湖溪等7條河涌整治正有序推進,其餘6條2017年年底前全面動工。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市區建成區內27條黑臭水體的整治。

早在2017年7月,惠州市就作為廣東唯一代表被列入全國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通過“城市雙修”來打造“三宜”城市升級版,當前已成為惠州的主要目標。

記者從前不久公佈的《惠州市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總體工作方案》看到,該市計劃通過開展70余項“城市雙修”工程,實施現代山水城市風貌改造提升、歷史文化遺産保護修復、城市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生態宜居環境提升等四大行動,推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治理城市病、鞏固提升各類創建成果、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加快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打造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環境。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郭壯獅表示,今後廣東要強化工作聯動,注重把“城市雙修”工作與棚戶區改造、“三舊”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環境整治等專項工作以及相關創建工作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實施。

瞄準硬骨頭治理城市病

“城市雙修”反映了居民普遍期望提升城市品質的願景和訴求。

省住建廳透露,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的工作部署,此前我省多個城市已先期開展“城市雙修”項目規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深圳灣濱海休閒帶生態修復工程補充完善濕地系統,建設沿海綠林帶,為城市抵禦自然災害提供良好的緩衝地帶,保障城市生態安全,成為城市生態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珠海市香洲社區體育公園建設採取城市修補的方法,通過小投資、微改造,帶來良好的綜合效益。而作為“城市雙修”的先發地區,廣州早在亞運會後即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大力推進品質化和精細化建設,建成海珠濕地、大觀濕地等一批生態工程,實施民間金融街微改造。

“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督導各地加強規劃引領等一系列工作部署,我省的城市更新和‘城市雙修’工作近年在全省各市得以有效落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以珠三角九市為例,根據此前統計,納入“三舊”改造標圖建庫的用地面積已達1400平方公里,相當於建成區面積的36%,目前,這個數據仍在增加。通過城市更新,珠三角九市在民生改善、投資引入、用地盤活、歷史傳承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

下一步,就“城市雙修”工作中的一些“硬骨頭”,優先針對問題集中、社會關注、生態敏感地區和地段開展工作,有重點地推進社區體育公園、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建設、開展山、海、江、河、湖及濕地生態體系修復、打通城市斷頭路等項目。(記者 馮善書)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