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惠農區:給群眾送文化有門道

2018-02-17 08: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2月17日電(記者靳赫)一陣北風吹過,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文體活動中心廣場上的人們在低於零攝氏度的氣溫中哈著白氣,目光卻始終不離廣場舞臺上的表演,站在後排的人努力踮著腳尖,以便看清臺上的節目。

這是記者近日在惠農區文化大集上看到的一幕。當日,惠農區文化部門準備了歌舞、相聲、小品、快板、社火、猜燈謎、送春聯等文化節目和活動,吸引了大批群眾前來觀看、參加。令記者意外的是,文化大集上一場場水準頗高的演出,竟大多是由惠農區各群眾文藝社團的非專業表演人員完成的。

“你也別驚訝,雖然我們是業餘的,但在各種比賽中的獎項可沒少拿,不少獎項含金量可高著呢。”看出了記者的訝異,惠農區陸港之聲藝術團副團長高代敏笑著説。

一旁的惠農區文化館館長李學兵道出了原委,原來,惠農區送文化下鄉、進社區等活動已經搞了很多年,但隨著群眾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和欣賞水平逐漸提高,一些質量較差或不接地氣的節目越來越沒吸引力,縣裏專業表演人員又太少,難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後來我們發現,很多群眾喜歡自發組織文化活動,比如扇子舞、抖空竹等等,形式非常豐富,大家也愛看,那為什麼不依靠群眾呢?”李學兵説,2013年起,惠農區開始大力扶持群眾文藝社團,正式註冊的文藝社團下鄉或進社區、學校、敬老院等地表演,每場補貼1000元,文化館還會派專員進行技術指導。

“我們社團是居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大家平時就喜歡搞文化活動,但以前苦於沒有表演機會,道具、服裝也沒錢買,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大家下鄉演出積極性很高。”惠農區新飛文化藝術團法人代表劉成菊説。

短短兩年間裏,惠農區群眾文藝社團數量由最初的兩個增加到了18個,並逐漸成為給群眾送文化的主力,每年下鄉、進社區等表演上百場。“這些節目多取材于生活,比如相聲、小品多數講的是家長裏短,又能弘揚正能量,很受群眾歡迎。”惠農區南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佔林説。

近幾年,惠農區文化部門又通過重點扶持、組織比賽、指導培訓等形式進一步提高群眾文藝社團節目質量,文化大集上的表演就是對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在外地工作,好幾年沒回鄉,沒想到這次回來能看到這麼精彩的表演,又驚喜又自豪。”台下觀眾候鐸説。

“搞文化活動不難,難的是讓老百姓真正喜歡,這句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是有門道的。我們的門道就是發動群眾,讓基層文化活動遍地開花,把文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李學兵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林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