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新年曬家鄉,家鄉變化真的大

2018-02-20 14:16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戊戌年春節在微微透出的春光裏翩然而至,這是中國人的佳節,是家家戶戶團圓歡聚的日子。本報多位記者在享受親人團聚的快樂之餘,還用職業的“新聞眼”觀察了家鄉的變化——

返鄉途中,這個驛站很溫馨

大年初一上午11點,記者驅車從南京趕往興化老家,一個多小時後,來到G40滬陜高速儀征服務區稍作休息。

一進服務區,左手邊的兒童樂園裏,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記者發現,現在的服務區不再是加個油、上個洗手間這麼簡單了,就餐選擇真不少,中高低檔都有,價格也不算貴。在淮揚風味中餐區,楊小江先生一家三口點了3個菜,紅燒肉、竹筍燒鹹肉、鹹菜燒豆腐,加上米飯一共花了49元。楊先生開心地對記者説,他在蘇州開了個理髮店,去年收穫頗豐,“保守估計賺了30萬元,回去把老房子翻新一下。”

服務區值班主任濮曉梅告訴記者:“今天早飯我們準備了水餃、湯圓、包子、稀飯和雞蛋,團團圓圓嘛!今早將近50人吃早飯,全部免費,一位客人吃完飯後開心得要和我們的廚師合影,這是他們的合影照片。”濮曉梅打開手機展示。

洗手間是服務區的靈魂所在。記者發現,挑高設計和通風設施讓洗手間一點異味兒都沒有,洗手臺的水是溫熱的,還設有第三衛生間和母嬰室……

印象中令人食欲不振的就餐環境、昂貴的價格、臟兮兮的洗手間等讓人轉身就想逃離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的設計、多元化的業態、整潔舒適的環境,服務區變身為旅客回家途中的溫馨驛站。

新路頻添,十幾分鐘就到家

出泰州火車站,回到記者位於城區南部的家中,以往要經過一二十個紅綠燈,開車需要預留半小時。今年,從新修通的東環高架快速路,一路疾馳,下高架就到家門口,全程只要十幾分鐘。

泰州是一座建市時間只有22年的新城,如今,這座“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城市,有了更讓人心生嚮往的旅遊口號:“水城慢生活,塵世幸福多。”這裡的生活節奏是慢的,不過,這次回家,記者發現,這座慢悠悠的城市裏有了好幾條快速路,還有了高架、隧道,顯出了幾分“大城市”的格局。

新建成的三水灣二期,把柳敬亭公園連接起來,柳園本為紀念泰州人柳敬亭而建,原來是個破敗園子;而今,隨著泰州旅遊線路的開發建設,柳園內曲徑通幽,佳木蔥蘢,成為“海陵八景”之一的“南濠漁唱”,和三水灣一起,都成了“夜遊鳳城河”的景點。昔年曾因鹽稅而興的稻河兩岸,如今不再是破舊的土房子,而是商鋪林立、酒旗招展的稻河古街區,成為節假日遊玩的好去處。

電影院裏,老少歡聚年味足

在正月初一初二的南京城晃悠,行車比平日順暢多了,出來逛街的人卻不減反增。原先過年屋裏院內才能尋著的年味兒,正逐漸浸透到大街小巷中。有個90後在三山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現在除了三十晚上的飯桌、大年夜的撞鐘現場、初一下餃子的廚房和城南廟會,電影院裏的年味也很足!

記者趕到電影院一看,沒錯,一溜賀歲片正扎堆上映呢。出來觀影的並非都是90後、00後和10後。步入大眾消費的時代,中年男女照樣一身靚麗地在候影大廳擺弄著手機玩自拍、刷朋友圈或搶紅包,只是他們身邊多半黏著個小孩兒或攙著位老人,從中透出一家團圓休閒的喜慶味兒。在一個候影廳裏,75歲的李老爺子一家人正等待電影開場,老爺子説,年輕的時候盼著過年,就是盼著吃年夜飯、搓麻將、看春晚,再串個門。知道老爺子素來對傳統文化有興致,又是個“西遊迷”,他女兒特地買好了票,“這回請老人親自挂帥,來給以《西遊記》故事為原型的電影‘把把關’。”

環境留人,從此紮根在家鄉

大年初三,記者見到盱眙縣官灘鎮農民倪俠時,他説,前年在無錫打工,去年又到南京,因為孩子在盱眙唸書,今年不想出去了。

這幾年,在盱眙,像倪俠一樣準備在家鄉就業創業的鄉親越來越多了。春節期間,記者在盱眙城鄉間穿梭,發現農村很多人家門口都停著車,縣城一些樓盤售樓處也有不少歸鄉人員,不少人和倪俠想法一樣,在家門口找個工作,再買套房,從此留在家鄉生活。

“只要待遇不錯就不想出去了,在家還能照顧孩子和老人。”在無錫務工多年的王雲和記者聊道,過年回鄉之前就開始打聽盱眙有沒有合適的就業崗位,“真沒想到現在家鄉的企業這麼多!”

“截至2月18日,參會企業70家,需求崗位3186個,求職人員1135人,意向報名數428人。”盱眙縣人社局勞動就業管理處副主任範文成介紹,電子電器、鋼管軸承、新能源及凹土、服裝紡織三産服務等行業用工需求明顯增多,最高月薪增加到上萬元,“與往年相比,新經濟、新業態行業用工需求也有顯著提升。”

古鎮新年,好吃好看又好玩

正月初三,正是走親訪友出外遊玩的高峰期。記者今年在老家蘇州過年,聽説甪直打蓮湘很好看,就趕了過去。

天下著濛濛細雨,古鎮的遊人真不少。一過古鎮第一座橋永寧橋,就遇到了鎮上賣菱荸薺的老阿婆,阿婆説,新年家裏8個人忙,菱8元1斤,荸薺4元1斤,一天能賣百多斤。

打蓮湘是當地的一種舞蹈。來自甪直淞南村六組的金根英換上服裝,英姿颯爽,她告訴記者,打蓮湘,大都要8到10個人,再少就不好看了,打蓮湘的服裝都是自己做的。甪直打蓮湘進過北京,還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呢。

甪直鎮上還有一家著名的糖果店舖,叫莊氏糖果,現在傳到了第四代莊建中的手上。除了每年6到9月份天熱做得少一些之外,莊建中每天要做好幾十公斤粽子糖、芝麻糖,他説,“做糖很辛苦,做得好,火候就是幾秒鐘,超過時間,糖的鮮味就沒有了,糖就燒壞了。”而70歲的費鳳花,一天要賣10多公斤酒釀,她一邊賣酒釀,一邊告訴鄰居金阿姨, 2017年她為人做媒,“成了三對。”

三個切片,見證老區變新城

春節回到家鄉鹽城,在享受親情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家鄉的美麗、時尚與生機。曾經的蘇北革命老區,正在加速轉型為一座現代化的美麗城市。

切片一:天更藍地更凈。大年初一、初二,鹽城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雜質,記者在街頭隨手拍下一張張圖片,都有滿溢的“水晶藍”。而大街小巷,曾經常見的鞭炮煙花屑,完全找不到蹤影。初二一早,記者就看到鹽城市環保局局長周俊在朋友圈裏轉發了一篇報道:鹽城空氣質量再次進入全國前五。這得益於近年來鹽城的綠色轉型,也離不開春節期間“禁放”等各項措施的嚴格執行。

切片二:休閒消費在升級。大年初一下午,記者決定帶孩子去中南世界城的CGV影城看電影。到了影院,門口人頭攢動,60元一張的電影票早已售罄。樓上樓下兩層的星巴克裏同樣人滿為患,記者好不容易才等到座位。大年初三,姨父邀請去鹽城著名的韓式汗蒸館,在兩層巨大的空間內,人們或打牌、或按摩、或聊天,盡情享受著愉悅的休閒時光。妹妹説,過去鹽城人春節最喜歡打麻將。今年全市“禁賭”深入人心,人們紛紛改換新的娛樂休閒方式。再加上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消費自然也升級了。

切片三:返鄉創業越來越多。初三親友聚會中,碰到親戚陳誠。他説,春節這幾天,他在歐風花街開的“飛沙走食”小花車生意火爆,一天能賣一兩千元!“你真別小看了鹽城的消費能力,不比南京差!”他開心地告訴記者。“開始我的一份‘輕食’賣40元時,我媽死活不信,直到我一天賣出二三十盒後,媽媽主動來幫我打下手了!”陳誠笑著説,現在正是返鄉創業的好時候,我們是越忙越開心啊!他説,像他這樣的年輕返鄉創業者,這兩年在鹽城越來越多了。(本報記者 許海燕 吳瓊 李睿哲 吉強 梅劍飛 丁蔚文 杭春燕 趙偉莉 朱新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