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宜居,誰不説俺家鄉美

2017-11-14 07:3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核心閱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重要內容。從 “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更需要廣大基層幹部和鄉村百姓“擼起袖子加油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看三位鄉村幹部如何帶領村民們建設美麗家園,實現環境保護與鄉村發展雙贏。

王清祥——

我是村莊“美容師”,清運垃圾忙

人物感言: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吃了定心丸,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整治村莊環境,我們越幹越有勁,村子越來越美!

深秋的清晨,村落剛剛從薄霧中露出輪廓,王清祥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作為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草坪村垃圾清運隊隊長,他換好工作服,來到村民家門口,熟練地拿起垃圾桶,將桶內垃圾倒進大收集袋。每個院壩都有垃圾桶,村民把垃圾放進桶裏,垃圾清運隊收集轉運到公路旁的垃圾收集箱,再由垃圾清運車拉走。

“這幾年,村子乾淨漂亮,以前卻是臟、亂、差。”王清祥告訴記者,那時候垃圾亂堆、污水亂倒,還出現過小孩子掉進臭水溝的事情,“雖然救上來了,但老百姓的意見卻更大了。”

2012年,草坪村成立了垃圾清運隊,管理全村600余人的環境衛生,王清祥成為第一批隊員。上崗第一天,王清祥和他的隊友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清理存量垃圾。“房前屋後到處都有,又趕上夏天,成堆的垃圾引發惡臭,蚊蟲成群。”王清祥説,為了把這些陳年垃圾清理掉,他們經常是從早晨幹到晚上,有些村民小組不通公路,隊員們便靠肩挑背扛,把垃圾一點點運出去。

更讓王清祥為難的是村民的不理解。有一位村民看到清運隊把他家院壩的垃圾清運走後,提出要向清運隊收取“垃圾費”,讓他哭笑不得。第二次上門,王清祥發現這個村民竟然開始“報復”,故意把垃圾散倒在院壩和公路旁。“別人家好整潔,你家這樣看不得喲。家裏要是有客人來,會遭笑話。”王清祥和駐村幹部一遍遍做這個村民的思想工作。當存量垃圾清理乾淨,看著乾淨整潔的院壩,這個村民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主動配合清運隊工作。

現在,草坪村的清運隊擴充到了10名隊員。長效機制也建了起來,清運隊把全村以各村民小組為單元劃分為10個網格,明確每個隊員的責任區域。村委會將清潔衛生標準通過上墻、組織學習等方式在村民中廣泛宣傳,駐村幹部入戶講解文明禮儀知識和健康衛生習慣。

衛生環境好了,村裏把道路進行了硬化,又把村民的房子都換上了“新衣”,還修建了人工濕地,將村民的生活污水統一排放,沉澱凈化後再用來灌溉。“村子現在就像小公園,村民生活舒心,也自覺地愛護環境。”王清祥説,現在村民都養成了垃圾分類和清掃院壩的習慣,有些村民自家衛生沒做好被點名,感覺臉上無光,整改之後主動找村幹部銷號。

村子美了,遊客來了,村口建起了小型停車場,紅楓林中修建了步道,新建的公共廁所也將馬上投入使用。腦子活絡的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就連村民家的土雞蛋也能賣個好價錢。王清祥和隊友們更加不敢鬆懈:“城裏的客人看中的就是鄉村的美景,保護好環境,找準路子,人氣上來了,大家的錢袋子就鼓了。”

黃國鈞——

當好河長治好水,村鎮美起來

人物感言:當好河長,治理好河水。水清了,岸綠了,村鎮更美了。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亞運區塊的生態景觀優勢,錨定一流標準,確保治水成效。

11月2日一大早,黃國鈞披上風衣、迎著冷風巡河去了。作為杭州市蕭山區錢江世紀城黨工委書記,黃國鈞同時擔任著利民河、梅林灣兩河的河長。為何要清早去巡河?黃國鈞説:“河長的工作不能有絲毫放鬆。平時忙,就早上出來巡河。”

沿著利民河走了20分鐘,果然有發現:河邊原本收集雨水的管子有一些污水流了進來。“這種情況不正常,雨水管按道理是不排污水的。”黃國鈞思量著不對勁,立刻撥通了河道聯絡人陳少君的電話。

10多分鐘後,陳少君趕來了。一查看,原來是附近小區戶主私自增設衛生間後將污水管接入雨水管,導致雨污合流。“馬上處理被污染的水。下一步,儘快引入污水處理設備,將水體凈化後再接入市政管網,確保水質達標。”看到大家商量後拿出的解決方案,黃國鈞舒了一口氣。

因為發現得早,雨水池只被污染了一點。這更加堅定了黃國鈞“勤查才能保無憂”的想法。“河長治河,負責到底才能出成效”,在黃國鈞看來,幹好工作要經常回頭看,治水也不例外。在他的牽頭下,利民河、梅林灣兩條河都落實了保潔員,而且每月都會迎來一次不定期的抽檢,根據抽檢結果對保潔員實行獎勵或懲罰。

2.6公里長的利民河,在河網密布的浙江並不起眼,但著實影響著周邊居民的生活。“很多年前的利民河臟得很,那時候工業廢水、居民生活污水都偷偷往水裏排。”常年居住在利民河邊的李大伯説,“現在你看,這裡水清了、岸綠了,魚蝦也回來了,村鎮越來越漂亮了。”

在蕭山區,700余位各級河長走馬上任後,治水成效顯著。近年來,已累計發現並參與拆除沿河違建180萬平方米、清淤泥389萬立方米、清查整治排污口31700余個。同時,1個省控斷面、4個區控斷面已通過省級“剿滅劣五類水”驗收審查。

韓忠——

環境好了搞發展,家家有錢賺

人物感言: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村富了起來,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全村人更有幹勁了。大家商量著利用空置建設用地做康養、民宿等旅遊項目規劃,讓村民享有更多紅利。

“城裏人週末閒,我們村卻是週末忙。為啥?”四川成都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杠樹村支書韓忠娓娓道來,“一到週末,村裏滿是遊客。青瓦白墻的川西民居院落,寬闊整潔的村道,還有碧波盪漾的香草湖……全村900多戶,幾乎家家都辦起農家樂。村上還成立管理公司對全村旅遊資源統一運營,選我做了‘管家’。”

如今紅火的青杠樹村,以前可是另外一番光景。全村2250多人,人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170平方米,山林資源多。空守著這麼多土地和生態資源卻沒生計,全村九成以上的青壯年都不得不離鄉背井外出打工。

“村集體沒錢,別説修房修路搞旅遊,就是打口井都掏不出錢。”韓忠回憶道。

後來,青杠樹村也試過用集體建設用地入股與外來企業合作開發旅遊項目,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無法辦理土地使用證,沒有企業願意“接招”。沒辦法,村裏就從銀行貸款打造鄉村生態和村民新居。環境是改善了,可背負沉重債務的青杠樹村,就更難搞發展了。

轉機出現在2015年年初,郫都區被國家確定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這意味著,以前只能空置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和國有建設用地同價同權。“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激動得把老伴兒都抱起來了。”韓忠表示,“在區裏的指導下,去年7月,我們村首批近百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掛牌上市,由一家企業以近6000萬元的價格競得,這下,村裏一舉還清了大部分外債,甩掉了包袱,開始輕裝前進。”

目前,青杠樹村總共將480多畝閒置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整理入市。根據區裏的規定,這些土地出讓的收益款,20%以現金分給村民,剩下的用於統繳社保、公共基礎設施維護及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村民們有了本錢,也就有了搞旅遊業的底氣。去年,全村接待遊客12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9800多萬元,集體經濟收入828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5萬元。政策促進資本下鄉,真是把我們這一潭死水搞活了。

“現在,傍著這青山綠水,全村被打造成了景區,農家樂修得不比星級酒店差。你在村裏問問,只要是假期,哪個農家樂每天毛收入不在5000元以上?逢年過節,上這裡吃飯、喝茶都要提前預訂。隨便一戶開農家樂的三口之家,年收入起碼20萬元。”韓忠高興地説。(記者 崔佳 李堅 方敏 張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