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投入只增不減,撬動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財政支農更精準

2018-02-23 07:4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編者按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為此,本報組織了系列報道,從財政、金融、保險等方面解讀如何更好地支持鄉村振興。

財政投入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

我國財政支農事業現狀如何,財政投入如何更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就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財稅專家。

財政投入持續增加

“近幾年,我國在財政支持農業農村發展方面投入持續增加,支持農業生産,推動農村道路、學校、醫院、鄉村産業等不斷完善和發展,取得較大成效。”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朝才告訴記者。

例如,財政部2017年將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省份擴大到23個,並安排50億元資金支持試點。試點村尤其是“薄弱村”“空殼村”的村集體收入明顯增加,農村産業發展方式逐步轉變。

在農機購置補貼上,2017年,中央財政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6億元, 扶持159萬農戶購置機具187萬台(套),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促進了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方面,2017年,中央財政投入185.7億元,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新任務,著重加強規範引導,健全獎補機制,不斷擴大政策覆蓋面……

中央始終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同時,我國財政支農資金管理部門分散,缺乏相關政策的退出機制,造成一些臨時措施常態化、短期措施長期化。

“財政投入存在多頭管理、交叉重復、使用分散的問題,一些地方資金投入存在‘撒胡椒面’的問題。”王朝才説,應該優化支農投入供給結構,實現集中投入和統籌使用,積極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

統籌整合涉農資金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優化財政供給結構,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統籌空間,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

近年來,針對涉農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多個層級、多個平臺、多種模式的整合試點。2017年12月底,國務院發佈《關於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綱領性文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是《意見》提出的一項重點任務。《意見》明確,強化地方人民政府特別是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的責任,不斷提高項目決策的自主性和靈活度。

“解決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將鄉村建設的事權責任真正下放到縣裏面,增加地方自主統籌空間。因為縣一級的領導幹部最清楚當地的情況,應由他們來制定具體規劃、完成建設任務。相關部門和上級政府給予資金支持和績效考核。”王朝才表示。

在涉農資金整合、下放審批權限上,各地爭相探索,加速突破。比如,河南在38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5個省定貧困縣同步開展統籌整合試點工作,將33類89項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同步納入整合範圍,實行清單化管理。2017年,河南53個貧困縣整合相關涉農資金243.4億元,較上年增加117.37億元,增長93.1%。

創新財政投入方式

近年來,財政部門創新財政投入方式,通過貼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幫助農村地區引入新技術、新業態,促進農産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延伸農業産業鏈。

財政部近日發佈消息稱,已牽頭籌建中國農墾産業發展基金。農墾基金計劃規模500億元左右,首期規模1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20億元,其他社會資本80億元。2017年12月下旬,財政部已撥付中央財政出資20億元,其他出資人正在陸續注資。農墾産業發展基金的設立是創新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的一個典型。

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對農墾基金運行的監督指導,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盤活存量資産,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墾區企業,整合墾區重要農産品的生産、加工和流通,推進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質量興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揮農墾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骨幹作用。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切實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通過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據悉,2016年到2017年,財政部會同農業部、銀監會大力推進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成立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推動各地完成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組建。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5個計劃單列市已組建省級農擔公司,並以辦事處、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市縣分支機構189個。各省農擔公司共計實現在保餘額263.5億元,在保項目個數39001個,平均每個擔保項目金額67.56萬元,主要擔保對像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此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全國大多數省份已開始應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半數貧困縣利用PPP模式開展扶貧脫貧項目,利用市場力量開展長效扶貧脫貧。2017年,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中農業領域項目68個,投資額627億元。其中,山東(含青島)、貴州、河南位列項目數前三;江蘇、山東(含青島)、河南位列投資額前三。

試點發展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品種,打造中國版市政項目“收益債”,是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用於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穩步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改革,鼓勵地方政府試點發行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公益性項目建設。

當然,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當前的重要工作。為此,應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

創新應該建立在更加系統科學的頂層設計基礎之上。“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情況複雜,在頂層設計上尤需注意系統科學規劃。”王朝才説。(記者 董碧娟 曾金華 )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