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辦就科技工作進展與成就有關情況
舉行新聞發佈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2月26日(星期一)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科技部部長萬鋼及5位科技工作者介紹科技工作進展與成就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發佈會現場 中國網 張若夢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佈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科技部部長萬鋼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這些年科技工作的進展和成就。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這方面情況,今天很高興邀請到了五位科技工作者出席今天的發佈會,與大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下面我做個介紹,他們是: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先生;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先生;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候任主席龔克先生;工程院院士、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榮軍先生;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先生。下面先請萬部長做介紹。
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相關情況 中國網 張若夢 攝
【科技部部長 萬鋼】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還沒過十五,也算給大家拜個晚年。特別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理解、支持,感謝你們的辛勤勞動,把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各方面,把存在問題和情況及時反饋給我們,也特別高興國新辦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相互之間交流溝通的機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到了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從思想到戰略到行動的系列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砥礪奮進的五年,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我們國家已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進入了三跑並存,領跑並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性新階段。大家也從採訪中得知,比如蛟龍、天眼、悟空、墨子、慧眼等一些為代表的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在若干領域開始成為全球的創新引領者。2017年,全社會R&D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企業投入比例多年來一直超過75%。按照現在的統計,大概能夠達到77%-78%。國際論文總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都居世界前列。研發人員全時當量人數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
第二,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實現了全面融入、主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重大專項,比如移動通訊、集成電路、數控機床、大飛機、核電等重點領域率先實現跨越,復興號成功商業化運行,全國高速鐵路里程已經佔全球總里程6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裝機量、發電量居世界第一,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産銷量和保有量均佔全世界50%以上。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引領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動能成長。19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56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引擎。科技創新在打贏藍天保衛戰、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興林、科技治沙成效顯著,在全球率先實現“沙退人進”。130多萬台創新醫療器械産品在基層醫療機構示範應用,服務人群達到4.5億。建立了應對突發性傳染病的防控技術體系,成功研製了埃博拉疫苗等,在國際傳染病防控中彰顯了中國力量。
第三,科技體制改革向系統縱深推進,科技管理格局實現了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的歷史性轉變。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研究人員、發明專利佔比均超過70%。國家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獎勵、科技軍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進過程之中。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支持創新的普惠性政策,國家重大科技決策諮詢制度、科技報告制度、創新調查制度、資源開放共享等基礎性制度都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員獲得感大大增強。
第四,科技創新力量由科研人員為主向全社會拓展,開創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性新局面。比較突出的是科技成果轉化,通過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發佈《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形成了系統推進成果轉化的“三部曲”。一些科技人員關心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量質齊升,各類技術交易市場超過1000家,全國技術交易合同在2016年1.1萬億的基礎上提升到1.3萬億。4298家眾創空間、325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00多家企業加速器,以及19家國家自創區和156家國家高新區形成了一個日趨完善的創業孵化生態鏈條。科技與金融結合深入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引導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民間資本投資規模大幅度增長。
第五,科技外交成為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創新開放合作邁出主動佈局的歷史性步伐。“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G20峰會、金磚國家廈門峰會都留下了鮮明的科技創新合作印記,總書記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所提的“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正在紮實推進。我們目前建立科技合作關係的國家已經達到158個,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參與了多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多元化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大家所關心的內地和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也取得了新進展,完成首批跨境科研經費撥付試點。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需要有新作為。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我們將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主動擔當,改革進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我就簡單介紹到這裡。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張若夢 攝
【胡凱紅】謝謝萬部長。下面請薛其坤先生做介紹。
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作介紹 中國網 張若夢 攝
【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 薛其坤】我是來自清華大學的薛其坤,1963年我出生於山東省沂蒙山區,在我的中學時代正好趕上我們國家高考制度恢復,1980年我考上大學,成為了一個非常幸運的80年代的新青年。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下,我還有幸在國外留學了8年,在2005年,40歲剛多一點的時候,我有幸和今天在座的曹雪濤校長一起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成為了國際上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能有今天,我想和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和我們國家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我感恩自己的祖國。
我也是一個從事量子物理前沿技術研究的中國共産黨黨員,我在清華大學率領的團隊在2013年和合作者一起從實驗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物理學凝聚態領域在過去30多年最大的試驗發現之一,這個成果在2016年的“三會”上得到了總書記的表彰,列為建國以來我國基礎科學方面的七項突破之一。讓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的是,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評獎委員會介紹諾貝爾獎的時候,這個獎授予了三個理論物理學家,把我們這個實驗發現作為支撐這個諾貝爾獎的兩個關鍵試驗之一。這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中國物理學研究的成果,量子科學的成果第一次得到了這麼高的評價,所以我是伴隨著國家的強大、國家的發展而逐漸成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