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小省區走出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2018-03-15 09: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3月15日電 題:寧夏:小省區走出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 靳赫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一曲《寧夏川》,唱出了塞上大地的壯美圖景。地處西北內陸,既有高山沙漠,又有江南景色,寧夏獨特的自然條件常引人讚嘆。正是在這方熱土上,寧夏人利用特有的資源稟賦,將特色農業發展之路越拓越寬。

創新思路突破發展限制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為當地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灌溉條件,造就了“塞上江南”的旖旎風光。然而,在具備一定自然環境優勢的同時,寧夏農業發展也面臨著諸多限制。

寧夏總體上地狹人少、山多川少、氣候乾旱,全區耕地面積僅有約1937萬畝,在水利建設相對滯後的年代,南部山區往往“十種九不收”。

這種條件決定了寧夏農業規模和農産品總量不佔優勢,要發展,必須另謀出路。過去,寧夏農區一直按山區、川區分類,生産也普遍以種糧為主,為找到更科學的農業發展路徑,寧夏需重新審視自身資源稟賦,重構農業發展版圖,並精準施策。

“寧夏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地貌生態類型多樣,北部引黃灌區具備發展高端農業條件,中部乾旱帶是發展特色旱作節水農業的適宜區,而南部山區氣候溫和涼爽、環境潔凈,是發展生態農業的較佳區域。”寧夏農牧廳副廳長賴偉利説。

全面分析後,寧夏開始探索走一條立足本地實際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徑。自20世紀90年代起,寧夏就著手篩選一批特色優勢農業産業予以重點支持,逐漸形成促農增收帶動力強、受惠面廣的優質糧食及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的特色優勢産業,走出“特色産業、高品質、高端市場、高效益”的“一特三高”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內外並重”打造特色優質農産品

寧夏中衛市環香山地區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發量卻達2000毫米以上。政府引導當地農民在荒地上鋪一層厚砂石,將種子播進砂石下的土壤裏,再在砂石層上覆以薄膜,既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又能保墑節水,種出的西瓜甘甜可口,還富含硒等微量元素。

這種在石頭縫裏種出的西瓜便是有名的“寧夏硒砂瓜”,每年夏季被全國客商爭相收購。如今,種硒砂瓜已成為當地促農增收的支柱性産業。“在這樣乾旱的地方,原本生活都成問題,現在我種瓜每年能掙十幾萬元。”當地瓜農俞學川説。

從北部灌區的優質糧食,到南部山區的冷涼蔬菜,縱觀寧夏主要農業特色産業,無一不是巧妙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思路和方法對了,便有天時地利,生産特色優質農産品事半功倍。

在此基礎上,寧夏農業還勤練“內功”。自治區黨委、政府通過政策引領、完善服務體系、強化科技支撐等舉措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向農業現代化、集約化要品質和效益。

“目前寧夏奶牛規模化養殖率超過9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0個百分點,生産效益大大提升,鮮奶主要質量衛生指標達到歐盟標準,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紛紛在寧夏設廠,搶佔好奶源。”寧夏農牧廳首席獸醫師羅曉瑜説。

受益的不僅有奶牛養殖業,如今寧夏糧食、肉牛、灘羊良種化率均達90%以上,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農業科技入戶率達到80%以上,現代農業發展動能持續釋放。

緊盯市場效益做好現代農業文章

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寧夏人清醒地認識到,僅有高品質農産品還不夠,最終決定産業效益的是市場,發展品牌農業是擴大效益的必要手段。

寧夏枸杞馳名中外,但“優質不優價”問題長期困擾産業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寧夏持續推進枸杞品牌建設,在培育企業自有品牌的同時發佈枸杞區域公用品牌,帶動産品銷量、價格齊升。寧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自豪地説:“今天我們不再遮遮掩掩,好枸杞就是可以貴一點。”

據了解,寧夏已打造“寧夏大米”等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6個、知名企業品牌和特色優質農産品品牌各20個,累計培育各類特色優質農業品牌300多個,寧夏農業正加速邁進“品牌時代”。

與此同時,寧夏還力促三産融合,推進全産業鏈構建,打造賀蘭德勝等一批年産值20億元以上的農産品加工園區,全區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縣達到10個,農産品附加值逐步提升。

2017年水稻成熟時節,記者走進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生態産業觀光園,看到魚、螃蟹、鴨子等與水稻共生,以大地為紙、以五彩水稻為顏料的巨型稻田景觀圖案令人震撼,採摘、休閒、餐飲等配套項目一應俱全。依靠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稻漁空間”2017年吸引遊客20余萬人次,賣出150萬元的農産品,每畝地收益突破1.2萬元。

如今,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産值已佔農業總産值的87%。風勁揚帆正當時,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寧夏農業發展也將繼續引吭高歌,大步向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