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開化:水清魚肥生態美

2018-03-27 15: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3月27日電(記者 何玲玲、吳帥帥)以一口石砌的方塘為基臺,一幢老宅就在水塘上修建。鋪上木樓板,人起居於上,魚嬉戲在下。初春,走進浙江開化縣的山村古居,老百姓將“水至清則無魚”的古諺反其道而行。

“在開化何田鄉等地,老百姓養殖清水魚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何田鄉黨委書記張月橋介紹説。這樣的古宅看似沒有多少特色,但推門而入卻別有洞天。小小的天井之下,有一口五米見方的水塘。幾把青蔥的黑麥草,10多尾草魚居於這座古宅的中心。“如同把自然集納進一個小小的居室。”

開化縣位於浙江省西部,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發源於此。行走在養魚農家集中的何田鄉田畈村,穿行而過的燕溪清澈見底。

據開化縣誌記載,古法活水養魚,引進溪澗山泉,投放草魚于魚池中進行養殖。用流水坑塘養出的清水魚背部溜黑、鰓色紅艷,其肉細膩鮮嫩而有彈性,且無塘泥腥味,成為魚中上品。

“這種古法養魚離不開開化優質的水源。有過一陣,村裏不時有人上山偷偷盜伐。”田畈村黨支部書記鄒善慶説,當時,村民稱自己的生活是“吃飯靠養豬、穿衣靠砍樹。”

從1998年起,開化縣重新調整自身發展定位,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如今的一尾清水魚背後是開化20載自上而下的環保行動和生態自覺。

“方塘一鑒開,源頭活水來。”現在,何田鄉村民家門口,或拿石頭壘起或用籬笆分隔,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兩口生機勃勃的魚塘。十幾尾草魚,一兩尾紅鯉,幾乎所有魚塘都是這樣的規模,加上正在盛開的桃花,自成一道風景。

“雖然魚在我們村是老百姓的生計來源,但大家都不會為了自家利益過度養殖,因為弄糟了水質,就是砸了大家的飯碗。魚染病了,村民們也都是用點薑片混合野草藥治療,絕對不用化學藥劑。”張月橋説。

目前何田鄉有2100多口魚塘,這裡出産的清水魚價格是普通養殖草魚的3倍。“如果直接在我們家做清水魚宴,價格還要貴上一倍。”村民汪大伯笑著説。他回憶過去何田還有在門板上貼魚尾的習俗,誰家魚尾越多象徵越富有。“現在好環境就是大家共同的財富。”

“現在這麼好的生態還給我們帶來了額外收入,誰還舍得再污染一滴水,再砍一棵樹?”鄒善慶説。

數據顯示,作為錢江源的開化縣2017年Ⅰ、Ⅱ類出境水佔比99.2%,其中全年Ⅰ類水達102天;全縣80.3%的面積作為生態保護空間。另有252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被批復建設國家公園試點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