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綠色殯葬漸成清明新風尚

2018-04-03 17: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4月3日電(記者 陸華東)“樹葬綠色環保,不用佔地,父親生前就交代我們給他樹葬,而且國家也大力提倡生態殯葬,是個很好的趨勢。”3日上午一大早,南京市民徐力和家人便趕到南京市雨花功德園,給已故的父親樹葬。

當天上午,在雨花功德園思園生態廣場舉行的“回歸自然,向生命致敬”2018年南京市生態葬集體安放暨公祭儀式上,20位逝者家屬將扎有絲帶的骨灰壇集體放入穴位中,輕輕拋撒泥土與花瓣,蓋上花盤。

雨花功德園僅是江蘇綠色節地葬漸成趨勢的一個縮影。清明節前夕,記者在南通、蘇州等地採訪了解到,少花錢、少佔地、少耗資源、少污染的綠色殯葬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在海門市殯儀館,記者看到,治喪現場沒有吹鼓手,沒有鞭炮,紙錢有專門焚燒爐,不再煙塵紙灰滿天飛,家屬多用鮮花寄託哀思。

“告別廳門口有電子訃告,親戚朋友來了,獻花、鞠躬、默哀……不燒紙糊的喪葬品,不做道場。大家都一樣,不會相互攀比。”逝者家屬錢宇飛説。

為減少農村治喪中的鄰里矛盾,海門閘中村投資260多萬元建起一座4600多平方米的殯儀服務中心,專為周邊6個鄉鎮的9萬多居民提供集中治喪服務。

“以前村裏辦喪事都在家門口,搭靈棚、請賓客難免佔了鄰居家的地,引發不少鄰里矛盾。如今,所有喪事都集中到服務中心來辦,不僅省去了搭靈棚的費用,而且減少了矛盾。”海門市閘中村黨總支書記東衛江説。

走進海門市常樂鎮中南村新建的骨灰堂,小小的院落樸素寧靜。“以前村裏人祭祖得去田裏上墳,現在骨灰堂乾淨整潔,節約用地,一個家族的放在一列,祭掃更方便。”70歲的龔雲瑞大爺説,對骨灰寄存,村民從排斥、認可到現在已成為習慣。

據江蘇省民政廳社事處調研員張漢平介紹,目前江蘇省大部分地方都制定出臺了節地生態安葬獎勵政策,兩年共投入資金17.17億元,82%的鄉鎮新建了立體式骨灰存放設施,參加節地生態安葬的比例提升到50%以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