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偉大復興新征程上揚帆遠航
——從海南建省辦特區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2018-04-07 12: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口4月7日電 題:在偉大復興新征程上揚帆遠航——從海南建省辦特區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記者淩廣志、韓潔、王暉余、侯麗軍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大棋局中的關鍵落子——

1988年4月13日中國最大經濟特區海南設立,30年砥礪奮進,成就了一個邊陲海島到國際旅遊島的華麗蛻變。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昂揚動力——

1978年到2018年,40年改革開放,濃縮著一個民族奮起直追的偉大跨越。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的新年賀詞,吹響了新時代的奮進號角。

伴著激昂的鼓點,新時代的海南正在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乘著浩蕩的東風,承載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復興夢想的中華巨輪,將在改革開放新航程上繼續劈波斬浪,向著充滿希望的明天揚帆遠航!

“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海南經濟特區30年跨越,印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闢新境界的根本動力

春天的海南島,萬木爭榮,天高海闊。

瓊海市潭門鎮,數艘嶄新的大噸位鋼質漁船整齊停靠在港口,桅桿上的五星紅旗獵獵作響,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漫步在古老的漁業小鎮,嘗海鮮、吹海風、看海景。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潭門看望漁民群眾,祝願他們收入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

“從最早25噸的小木船到上百噸的鋼質船,從偏遠落後的小漁村到現在全國知名的漁港風情小鎮,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談起這些年的變化,潭門“老船長”王書茂激情滿懷。

潭門漁村的變遷,是海南經濟特區30年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後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要以國際旅遊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五年前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肯定了海南辦特區的探索,並賦予海南新的使命。

這是昭示中國改革開放決心和魄力的開創之舉——

歷史永遠銘記,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一舉將海南島推向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彼時,中國改革開放已進入第十個年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已于1980年正式設立,大連、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也在1984年對外開放。

但海南建省辦特區的消息仍然震動了世界。

“設立海南特區對中國改革開放有著特殊意義。”早期參與海南行政體制改革設計的海南省行政學院原院長廖遜説。

中國地理版圖中,海南獨一無二:

浩瀚南海中的唯一熱帶島嶼省份;陸地面積僅3.54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卻達200萬平方公里,擁有1823公里海岸線。

五個經濟特區中,海南與眾不同:

面積遠超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特區之和;不但有城市,還有佔特區總人口80%的鄉村;經濟落後,老少邊窮;基礎差,起步晚,是一塊長期沒有開發建設的“處女地”。

這就是30年前黨中央設立海南特區的“初心”——海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地理特徵,有利於實行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試驗。如果相對落後的海南通過改革開放能發展起來,將對全國産生更強輻射力和推動力,增強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前所未有的膽魄和勇氣,伴隨著前所未有的艱難與挑戰。

歷史上,海南島曾是歷代封建王朝貶謫逆臣的“瘴癘之島”;一個多世紀前,孫中山先生欲將瓊州改省開發瓊崖,終因內憂外患,壯志未酬。

建省前,隸屬廣東省的海南行政區,長期屬於我國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85%的商品靠內地調進,17%左右的人口未解決溫飽……“南海明珠”一直未能閃爍出應有的光彩。

30年前海南的封閉貧窮,是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真實寫照。

“一張白紙”的海南能不能迎頭追趕,能不能搞成經濟特區?

面對世紀之問,海南在波瀾壯闊的特區建設中高擎改革開放的巨椽,繪就了獨一無二的壯美畫卷。

30年砥礪奮進,海南實現了從封閉落後的邊陲海島到欣欣向榮的國際旅遊島的大跨越——

“剛上島時海南的條件相當糟糕,沒有一個紅綠燈,缺水缺電,打電話要排一個多小時隊……”站在南洋大廈18樓的辦公室,“闖海人”蔣會成回憶1987年揣著200元和幾百斤糧票上島時的情景,無限感慨。

航空航線由當年4條拓展到400多條,開通國內外貨運航線337條、郵輪航線14條;海口、三亞、博鰲三大機場相繼建成,海南空港年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4G、光纖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公路……

30年來,海南基礎設施已極大改善。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26.8倍。

進入新時代,海南的經濟增速年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實現兩個千億級的跨越,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

如今,海南已成為中國唯一的省域國際旅遊島。“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博鰲亞洲論壇永久舉辦地、全球唯一的環島高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一張張享譽世界的“海南名片”閃閃發亮。

“這些巨大的變化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光明之路,印證了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也是發展海南的關鍵一招。”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説。

30年砥礪奮進,海南實現了從人民群眾基本溫飽尚未解決到邁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

“三梁六柱一間房,幾塊竹片一張床,三塊石頭壘個灶,一根山藤挂衣裳。”昔日海南的貧困地區,曾流傳過這樣苦澀的山歌。

1987年,在中南民族大學讀研究生的王建成來到海南中部山區調研,當地一些少數民族群眾生産生活方式的原始落後令他震驚。

“絕大部分住茅草房,一些村莊與世隔絕,五指山部分地區還保留著帶有原始社會父系家庭公社殘余的合畝制生産和社會組織。”後來一直在海南省民宗委工作到退休的王建成説。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特區也承載著讓百姓更加富強的使命。

讓更多百姓分享發展成果。儘管底子薄、財政弱,海南始終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每年財政支出的七成左右用於民生,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率先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學雜費、率先對公辦中小學學生免費提供課本、率先實施教育扶貧移民、率先實現中職教育免費註冊入學,率先全面實現城鎮從業人員五項社會保險省級統籌……

與1987年相比,海南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0.3倍和24.7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徹底消滅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茅草屋,減少貧困人口61.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2.3%降至1.5%。今年,海南將實現5個國定貧困縣全部摘帽出列。

30年探索,30年跨越。海南淬火蛻變,涅槃重生。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鏗鏘話語,既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面向未來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鮮明宣示。

“改革開放造就了今日的中國。”世界銀行最新發佈的國別報告稱,廣泛的改革使中國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可能,把一個由政府主導、以農業為主、封閉型的計劃經濟體轉變為更加市場化、城鎮化的開放型經濟體。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憑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中國在改革開放路上昂首闊步,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海口市東湖三角池,一塊“闖海魂”紀念石靜靜矗立。

“船往天涯去,風從南海來”“熱島灑汗血,成敗皆英雄”——紀念石上鐫刻的這首詩見證著30年前“十萬人才下海南”的激情和夢想。

“到海南去,幹一番事業!” 海口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創始人方樹青就是當年十萬“闖海人”中的一員。時隔30年,他仍然保留著上島時那張薄如蟬翼的船票。

闖海是海南人民與生俱來的基因。闖海為了生存,闖海為了發展,闖海為了夢想。

30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海南以“闖海人”的飛揚激情,書寫全國最大改革“試驗田”的“春天的故事”。

“放膽發展生産力,開創海南特區建設的新局面!”回憶起參與起草的1988年海南省第一次黨代會報告的標題,67歲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仍難掩激動。

靠一個“闖”字,海南殺出一條“血路”——

率先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建立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結構;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30年來,海南馳而不息,近百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回憶當年的改革,海南農墾南田農場(神泉集團)董事長彭隆榮依舊心潮澎湃。

特區成立初期,一度靠割膠日子紅火的南田農場,在市場經濟大潮下蕭條,負債3000多萬還得養活3萬多人,2000多名職工及家屬出走謀生。

1992年就任場長的彭隆榮做出一個大膽決定——打破“一膠獨大”改種芒果。

那一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如陣陣春雷,回蕩大地:

“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向計劃經濟下的僵化管理模式開刀,向單一的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開刀……儘管支持者寥寥無幾,認定這條路的彭隆榮毅然帶領農場投入市場化改革大潮。

如今,成立近70載的南田農場又活力迸發,企業總資産從1992年不足5000萬元躍升至30多億元。2016年10月,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南田芒果遨遊太空,這是世界首例芒果太空育種。

一個特困農場何以成為全國農墾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彭隆榮説:“南田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在於敢走前人不敢走的路,做前人不敢做的事。”

正是憑著一股“闖”勁,改革開放以來,無數個“彭隆榮”脫穎而出,無數個“第一”從特區走向全國。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探索,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闖出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深圳特區:深圳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張股票;

珠海特區:首開“科技重獎”先河,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施獎勵;

汕頭特區:在全國率先實行24小時審批答覆制度,開政府機關實行承諾制的先河;

廈門特區:在中國第一個採用由地方政府集資、外國政府貸款的模式建設機場;

海南特區:率先實行“先上車後買票”的企業登記制度,將申辦企業法人由審批登記制改為直接核準登記制,取消企業主管部門和挂靠部門;

……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海南等經濟特區的生動實踐一再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由之路。

靠一個“韌”字,海南趟出一條新路——

作為探路者,引領與挫折,猶如硬幣的兩面,始終伴隨海南的成長。

歷經幾度起落的海南,究竟要走一條什麼道路?總結經驗教訓,海南在一步步探索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日漸清晰:

1999年,海南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

2007年,海南省第五次黨代會決定實施“生態立省”戰略;

2009年,“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六大戰略定位之一;

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將良好的生態環境列為海南三大優勢之首;

……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平衡?這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海南正在用實際行動作答。

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邃思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海南的探索,折射40年改革開放路上中國經濟面對“成長中的煩惱”的艱難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

勇於創新,百折不撓。正是憑著這股“闖”勁和“韌”勁,進入新時代的海南,正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在突破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障礙中激發澎湃動力。

拋棄片面的“唯GDP論”,突破了制約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制度障礙,海南辦了許多人許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

推進新一輪海南農墾改革,基本完成了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社會管理職能屬地化、農用地規範管理等關鍵領域的重大改革,為全國農墾改革提供了“海南經驗”;

五年來,持續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累計減少審批事項1206項,減幅80.4%;建成全省“一張審批網”,新增市場主體31.8萬戶;

……

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不僅如此,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謀求雙贏、多贏、共贏。

特殊的歷史,特殊的區位,決定了海南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自去年以來,洋浦企業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量增幅明顯。”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磊指著海上的貨輪説,2017年,洋浦地區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總值168.3億元,同比增長2.2倍。

30年來,從封閉落後的邊陲海島到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域國際旅遊島,一個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正徐徐展示在世人面前。

40年來,從經濟特區到沿江沿海,從深圳、海南到浦東、雄安,從自由貿易區到“一帶一路”,持續深入的改革開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新起點上的中國正以更大決心推進改革開放,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進軍

北緯18度,世界公認的旅遊度假黃金線,標記著海南島的獨特方位。

2018年4月5日,德國“赫伯羅特”船運公司的環球郵輪“歐羅巴”2號在晨曦中乘風破浪,緩緩停靠在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碼頭。

長225米、寬27米、高12層,這艘目前世界上最豪華的環球郵輪上,來自德國、瑞士、奧地利等10多個國家513名遊客,通過海南免簽及落地簽等開放政策遊覽了美麗的三亞。

從郵輪旅遊到低空旅遊,從濱海旅遊到森林旅遊,從景區旅遊到鄉村旅遊……新時代海南特區正憑藉國際旅遊島再度騰飛。

萬里征程風正勁,而立之年再啟航。

新起點上,如何擔負起辦好經濟特區、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的新使命,這是擺在海南面前的新考卷。

“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吹響了新時代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進軍號。

“農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過椰子樹”“任何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再多稅收也堅決不上。”“海南不做房地産的‘加工廠’”“取消全省2/3縣市的GDP考核”……

一項項舉措背後,是新時代海南人的有力作答,是海南面向未來的出征宣言。

海南,亦如進入新時代中國的縮影,向著未來揚帆遠航。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謀劃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明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起點上改革開放再出發,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3月31日,位於萬泉河畔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博鰲“超級醫院”正式開業。

全新的共享醫院模式,知名工程院院士以及頂尖學科帶頭人進駐,允許境外資本設立醫療機構,降低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門檻,放寬境外醫師執業時間……

一項項含金量極高的開放政策,推動海南成為新時代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産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海南邁向高質量發展描繪藍圖。

在一張藍圖上規劃出更美的海南,背後是更寬廣的發展視野。

海口,海南規劃展覽館。6000平方米展館,濃縮了海南經濟特區一路走來的足跡,也清晰展現未來更加綠色、美麗的新海南。

2015年6月,海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9月《海南省總體規劃綱要》發佈,整合形成了主體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體系、土地利用、林地保護利用、海洋功能區六大空間規劃的統籌,確保海南的發展只有“一張藍圖”。

一張藍圖下,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規劃委,海南省規劃委員會順勢而生,各種“無序開發”“無限制擴張”被終結:

在海口,建設規模為1.28萬畝的南渡江流域某土地整治項目被叫停;

在樂東,尖峰鎮海濱村數十棟樓房因處於海岸線200米生態保護紅線區內被依法拆除;

在儋州,光村銀灘某項目將30多公頃的建設用地調整為海防林;

……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發展的殷殷期望,更是新時代建設綠色中國的堅定承諾。

“綠色發展的背後,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轉變。改革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説。

新起點上改革開放再出發,發展目標更有溫度——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三亞玫瑰谷留下的這句話溫暖了億萬農民的心窩。

青山掩映間,鮮花遍佈的玫瑰谷遊人不斷。昔日鹽鹼地如今成了致富沃土,曾經貧困落後的博後村等周邊黎族村莊早已摘下“窮帽子”,1000多戶農民參與到玫瑰産業鏈,實現了家家都能就業、戶戶參與産業、人人都有收入。

玫瑰谷包花工人李玉梅被人們譽為:“斗笠大姐”,習近平總書記曾接過她的斗笠戴在頭上,留下了十分珍貴的畫面。李玉梅説,她現在每個月收入3000元,和丈夫一起每年能賺7萬多元,比以前種幾畝鹽鹼地強多了。

“我深信在新時代,更多像博後村一樣的海南村莊將共享改革發展紅利。”玫瑰谷創始人楊瑩説。

新時代需要破解發展新矛盾,新時代需要順應人民新需求。

今年春節假期,持續多日的海南港口數萬旅客及車輛滯留事件引起國內外關注,既凸顯國際旅遊島吸引力增強,也折射港口運輸瓶頸、空港能力飽和等新問題。

推出預約過海,啟動智慧港口建設……一系列措施迅速推進——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樣是海南特區在新時代的新任務。

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新時代人民的需求更加多元,層次不斷提升,解決矛盾面臨更大難度。

“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80多次提到“人民”。錚錚承諾,是新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執政為民的理論自覺和實踐擔當。

新起點上改革開放再出發,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人才是決定因素。

亭臺水榭、慢行步道、創意咖啡館……昔日的放牛之地,如今變成海南生態軟體園,更是未來海南十二大重點産業之一的互聯網産業平臺。

“人才落戶、居住、子女教育和醫療等影響公司高端人才選擇來海南的因素,海南生態軟體園做得很貼心。”入駐園區的騰訊海南分公司總經理李向強説。

30年前,“十萬人才下海南”掀開了海南跨越式發展的新篇。

30年後,旅遊業、互聯網産業、醫療健康産業、金融服務業、海洋産業……來自更多新興行業的“新闖海人”,正托起海南充滿希望的明天。

此刻的南海之濱,清冽的萬泉河水涌動著希望的春潮奔向深海,遠處古老的臨高角燈塔發出的閃耀光芒照向遠方。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我們黨必將帶領億萬中國人民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篇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軍中得以實現。(參與采寫:趙葉蘋、吳茂輝、劉鄧、羅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