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博鰲2018:聚焦開放和創新

2018-04-09 08:2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4月8日正式拉開帷幕。

“博鰲時間”是亞洲的,也是世界的。本屆年會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開放”和“創新”是兩大關鍵詞。走進新時代的中國,在改革開放40週年這個重要時間節點舉行的這場盛會將傳遞怎樣的聲音,令全球矚目。

規模空前,全球期待“博鰲聲音”

4月8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新聞發佈會暨旗艦報告發佈會舉行,現場中外記者雲集。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論壇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重要主旨演講。多國政要和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參會。

據媒體報道,多位政要在會前表示,非常期待習近平主席即將發表的重要主旨演講,認為這將再次為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發展提供中國智慧。

“我認為全球都很期待習近平主席將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的重要演講,也很關注未來中國將在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扮演的角色。特別是中國剛剛成功舉行全國兩會,讓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尤為重要。”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表示。

據周文重介紹,本次年會參會代表總數2000多人,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企業界代表1645人,包括72家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董事長、CEO。本次年會註冊與會的媒體達240多家,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媒體人數達1700多人,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我相信,今年習近平主席的演講肯定會有更多新亮點、新宣言。這將會以一種博大的風格啟動博鰲論壇。”倫敦金融城亞洲特別代表雪莉·馬德拉説。

開放和創新是發展動力源

在通往博鰲亞洲論壇主會場的路上,主題為“新時代新征程”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視覺展前,人來人往。展覽以時間作為主軸,以1978年12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為開頭,展示了近200張珍貴的史料圖片和近500分鐘的史料視頻。

四十年光影巨變,仿佛置身於一條時光隧道,領略改革、開放、創新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魔力。

“亞洲這些年來保持了比較高的發展速度,如何能夠繼續把這樣的速度保持下去,發展的動力在哪,都必須放到全球化的大環境當中去思考。”周文重告訴記者,年會設置“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和“改革再出發”四大板塊,2000多名參會代表將展開60多場正式討論。

“全球化應該更加開放、平衡、均衡、普惠、共贏。這樣的全球化怎樣實現,我們在全球化板塊裏設計了‘全球化的下半場’等分會,試圖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案,改進全球化的治理。”周文重説。

“一帶一路”建設是全球化課題中的一部分。本次年會圍繞“一帶一路”議題設置了成功案例分享、人民幣作用等4場圓桌會議。

在開放的亞洲這一板塊,設置了亞洲經濟預測、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器、亞洲區域組織合作對話、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中印經濟合作的潛力、中日企業家對話等一系列分議題。

周文重認為,創新是發展的驅動力,將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亞洲和新興經濟體實現跨越式發展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在創新板塊,設置了未來的交通、未來的通信、共享經濟、人工智慧、金融的未來、新零售等諸多分議題。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周文重介紹,第4個板塊改革再出發設置了資本市場改革、貨幣政策的正常化、稅改、鄉村振興、金融的風險、提振企業家的精氣神、國企改革等分議題。

新興經濟體要扭轉逆全球化

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發佈三大學術報告: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報告、新興經濟體發展報告、亞洲競爭力報告。

新興經濟體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得益於外需大幅增長和總體穩定的國內消費需求,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明顯提升,總體呈現向好態勢。中國的經濟表現超出預期,達到6.9%的中高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1/3,並繼續扮演著最大貢獻者的角色。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林桂軍認為,當前,全球範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亞洲資本市場動蕩、資金外流等問題,是亞洲面臨的新形勢。亞洲必須以高質量完成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扭轉逆全球化的趨勢,推動亞洲的經濟、貿易以更高的速度增長。

周文重表示,當前亞洲國家間的貿易量正在不斷上漲,繼續加快推進亞洲一體化發展將會是未來亞洲國家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力量。對於美國來説,則必須認識到,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

據林桂軍介紹,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報告考察了過去一年亞洲貿易、投資等方面的增長。

報告指出,目前,亞洲地區的貿易和金融都面臨較大的困難,要解決現有的問題仍需要制定實施強有力的措施。隨著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迅速轉向貿易保護,亞洲地區內部迫切需要更密切的區域合作。全球經濟治理處於危急時刻,現在正是亞洲領導人充分發揮RCEP作用的時候,這也是推進全球化和應對亞洲經濟現今面臨的諸多挑戰的唯一可行策略。

展望2018年,新興經濟體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相較于2017年,經濟增速基本持平或小幅上揚的可能性較大。(記者 張翼 曹元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