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掛牌——文化旅遊緊牽手 精神食糧更富有

2018-04-11 07:5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可以進一步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4月8日上午,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掛牌。“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不久前,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決定組建文化和旅遊部。這讓網友們紛紛留言,稱此舉戳中了大家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相關專家也表示,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不僅會更好地滿足民眾幸福感的獲得,還將更好地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為經濟發展助力。同時,能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文旅融合 大勢所趨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文化和旅遊早就越走越近,文旅融合已成現實發展方向。“發展文化産業需要與旅遊相結合,旅遊是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旅遊角度來講,旅遊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劉思敏觀察到,在現階段可開發自然旅遊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文化與旅遊的結合越發重要,依託文化資源與創意發展旅遊産業,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認為,旅遊是具有文化內涵的産業,不論是故宮、天壇、兵馬俑等傳統旅遊資源,還是主題公園、文旅小鎮等新興旅遊設施,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對內滿足人民需要、對外擴大國際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通過旅遊實現的。

事實上,從國家層面,這些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旅産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文旅産業的結合。比如,在《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要發展文化旅遊,擴大休閒娛樂消費。再比如,在日前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到要推動旅遊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在文化方面,要科學利用傳統村落、文物遺跡及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藝術館、世界文化遺産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等文化場所開展文化、文物旅遊,推動劇場、演藝、遊樂、動漫等産業與旅遊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遊。

從市場角度看,據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已經組建了100多個文旅集團,以推廣本地的文化和旅遊。在産業投資方面,文旅跨界合作的格局也已形成,很多文化産業的巨頭紛紛跨界投資旅遊産業。

整合職責 形成合力

在多個層面,文旅融合的步伐都在加快。此前,在管理上,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卻是各司其職,“詩和遠方”分屬兩個部門。

在這種狀況下,難免出現職能不清,相互扯皮的現象。舉個例子,當你在景區遊玩時,你遊覽的景點歸旅遊局管轄,但在景區中觀看的演出則歸文化部管理。同時,對一些文化資源,文化部門更偏重於保護,旅遊部門更偏重於開發,導致難以實現文化資源和旅遊業的有機融合,更難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改革是一劑良方。此次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明確其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産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文化和旅遊部組建後,能有效地消除過去兩部門之間存在的“腸梗阻”,促進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有效協同,實現1+1>2的效果。

上海大學教授林少雄認為,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有望實現現有資源最佳配置與有效管理,有望為旅遊産業注入全新的豐厚文化底蘊,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傳承塑造鮮活的産業形態。

劉思敏對新部門的履職充滿期待,希望能借此加速凝聚共識,解決文化旅遊“兩張皮”的問題,提高管理的效率,統籌考慮文旅産業發展大局,加快文旅融合進程。特別是對於市縣兩級,會更容易形成合力,促進文旅産業更順暢地發展。此外,新部門的成立,也將在文化宣傳和旅遊推廣兩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深度融合 仍需探索

從各司其職,到如今在一塊新的牌子下聚合。業內人士表示,文化和旅遊部成立後,不僅將有效掃除文化和旅遊産業發展的機制障礙,還將進一步推動文化與旅遊原有産業邊界的消融,下一步,需要著重引導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和旅遊業之間的深度融合。

專家建議,要實現文旅深度融合,需要在旅遊發展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文化內涵,通過現代手段,將更多文化遺産、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轉化為深受當下旅遊者包括外國旅遊者所喜愛的旅遊産品。除關注旅遊的經濟效益外,應更加關注旅遊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文化發展、提升國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旅遊産業化、市場化手段,豐富文化産品和服務的供給類型和供給方式,讓更多文化資源、文化産品發揮作用。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胡鈺表示,以文創産業和旅遊結合來説,目前不乏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臺兒莊古城復建項目,通過復興古城文化、生活和商貿場景,將棗莊打造成全國重要旅遊目的地,彰顯了文創産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模式。“文創與旅遊結合經過起步階段,現已進入加速階段,但目前還存在著對文創理念理解不深,給旅遊項目貼文化標簽的機械式、表層式文化旅遊,沒有實現文創與旅遊的深度有機融合。”他建議,未來文創與旅遊深度融合的重點應是面向家庭型、學習型、休閒型的度假需求,利用文化內容、創意設計、創意傳播、創新體驗等綜合文創手段來打造“旅遊新場景”,實現面向美好生活的旅遊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記者 張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