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未來的工業生産是啥樣

2018-04-17 07:4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未來的工業生産是啥樣
——探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路徑

左上圖為杭州夢想小鎮內景;左下圖為夢想小鎮互聯網村一角;右圖為夢想小鎮內,一台搭載智慧系統的工業機器人演示使用毛筆書寫漢字。新華社發

3月27日,焊接機器人在浙江臨海的吉利汽車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20年後的工廠與今天有怎樣的不同?”“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應用給製造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在4月9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未來的生産”分論壇上,嘉賓們圍繞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在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應如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1、既方便生活,也催生新業態

【案例】

“京保貝”是京東金融推出的保理産品,利用企業在京東商城平臺上積攢下的銷量、庫存等多種數據,來動態“量化”單筆應收賬款風險,從而計算出可以貸給企業的資金金額。在大數據的驅動下,“京保貝”現在已能實現秒級放款,並且是隨借隨還,按天計息,大大提高了貸款效率,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成本。

“彩橋米業”是瀋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的生産基地,其與當地幾十個種糧大戶簽訂了合同,為農戶提供優質種子,並進行集中收購。後來,該公司開設網店,採用“先儲存再銷售”的經營模式,並借助“京保貝”緩解了資金緊張問題,年銷售額實現大幅增長,僅2017年6月18日當天就實現銷售額800萬元。

如今,大數據的引入,讓農業生産變得更加“智慧”;走上“雲端”的製造業,開始實現精細管理和個性定制;人工智慧的應用,讓汽車駕駛變得更加自動;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正在形成一批新增長點……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催生出一些新模式、新業態。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表示,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戰略支撐,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極為強勁的動力,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從資源驅動轉向技術驅動,新舊動能實現持續轉換。

“在創新方面,目前科技公司主要圍繞數字化、智慧化展開。”陳生強説,近年來,中國在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以及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實際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未來線上與線下將進一步融合,尤其是新技術與傳統行業實現融合。進入新時代,科技公司最大的機會在於以數據和技術服務為脈絡,深入到實體經濟的各行各業之中,幫助各類實體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大數據成為智慧之源,成為孕育新業態的‘土壤’。”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認為,目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在茁壯成長,並通過大數據與傳統産業實現融合創新,引領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數字驅動正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技術創新的基礎依託和實現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徵,在全球範圍也是如此。我國將構築形成網絡化、智慧化、服務化、協同化的數字經濟新形態,推動實體經濟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

2、不僅限于服務業,還有製造業和農業

【政策】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指出,圍繞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發展智慧、綠色的先進製造業,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增強工業互聯網産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深入推進“互聯網+”,形成實體經濟與網絡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2017年,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1.6%,批發和零售業,郵政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9.4%、0.5%、7.9%、3.3%、2.7%、1.8%。

專家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全方位滲透,與互聯網融合的服務業得到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帶動郵政快遞業高速增長,分享經濟帶動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餐飲、物流、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多個服務業領域新型發展,使得新動能主要來自服務業。

“用數據能力和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實體經濟,不應僅限于服務業,還要把製造業、農業納入進來,讓傳統第一第二第三産業都能夠實現從信息化向數字化迭代。”陳生強認為,科技公司與實體經濟企業,科技公司與科技公司之間,應該打破壁壘聯合起來,在合作共享中實現共贏,共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4月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未來的生産”分論壇上,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袁輝表示,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將給企業帶來極大改變,傳統的製造業應該會經歷三個階段,即自動化階段、數字化生産階段和智慧化階段。“哪有數據,哪就有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變革,會在這三個階段當中逐步呈現。”

“中國智造,‘智’從何來?‘智’從數據中來。”孫丕恕表示,真正的智慧製造,要以數據為核心,依託工業互聯網打造智慧企業大腦,形成企業運營的智慧決策、指揮,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利用信息技術將數據作用在製造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實現流程、工藝、生産和管理的優化升級並産生價值,推動整個製造産業向高端、個性化、定制化、全面服務化邁進。

苗圩表示,工信部將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大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重點行業智慧製造推廣力度。2018年,將新遴選100個左右試點示範項目,開展基礎共性和行業應用標準試驗驗證。同時,還將開展百萬工業企業“上雲”行動,培育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等網絡化生産新模式,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3、要本質“融合”,而非簡單“合作”

【數據】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體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了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從綜合PMI産出指數看,今年1至3月份綜合PMI産出指數分別為54.6%,52.9%和54.0%,處於較高景氣水平,實體經濟生産經營活動總體平穩較快擴張。

“整體來看,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在消費領域的應用較為廣泛,推進速度也較快,但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進展仍需進一步加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説。

未來,如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孫丕恕認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融合式創新,産業之間要發生本質的“融合”,而不是簡單的“合作”。産業之間的數據交流不是簡單的相互分享和交換,而是要融合在統一的系統中,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生産形態等。

“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是互聯網企業獨享的利器,而是所有企業轉型發展新動能。”孫丕恕説,對於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而言,要加快企業上雲,通過人、機、物的互聯互通,讓來自於生産流程、內部管理和消費市場上的數據動起來、用起來,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李勇堅認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會帶來技術創新,也會帶來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這些創新會給傳統監管模式帶來新的挑戰,所以應對這些創新出臺激勵政策,監管原則也應該是包容性的。

“要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打造技術共享平臺。”李勇堅表示,從未來發展看,應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鼓勵設備共享、創新創業基礎條件共享、人力資源共享,形成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技術共享平臺,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

此外,也有專家建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法規制度,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範圍,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支持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能力建設,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支持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等。(記者 劉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