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統計局回應:中美貿易摩擦難不倒中國經濟

2018-04-17 14:11 來源: 新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記者 李童)國家統計局今日發佈2018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在回答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會對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的問題時,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表示,“中美貿易摩擦難不倒中國經濟,更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此前,美國置國際貿易規則而不顧,執意挑起貿易摩擦,邢志宏表示,對這種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行為,國際上都普遍擔憂,中國強烈反對,中國政府已經予以堅決有力的應對。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發展會對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邢志宏表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中國經濟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增強,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中美貿易摩擦難不倒中國經濟,更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中國經濟韌性好。

這些年通過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創新驅動,激發了經濟內在動力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了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了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我國從出口大國轉向出口和進口並重的大國,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大大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

在過去幾年當中,國際經濟深度調整,外部環境比較複雜嚴峻,但是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統計部門進行過測算,2008年到2017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了105.7%,超過100%。也就是説我國通過內需對衝了外需減弱的影響,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140%。去年全球經濟出現了整體性的復蘇,外需回暖,即使這種情況下,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依然保持在90.9%。所以這種結構對於應對外部衝擊非常關鍵、非常重要。

內需當中,最終消費支出是第一拉動力,是最大引擎。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77.8%,去年全年是58.8%。最終消費支出已經連續第五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和出口、投資相比,消費波動性明顯要小一些,所以這樣一种經濟結構上的變化對於中國經濟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潛力足。

我國現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創業創新的活力。現在每天新增企業達到上萬家,去年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達到2.12%,超過了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我國現在研發投入總量在世界上處於第二位。根據世界相關組織的排名,去年中國的創新指數在世界上排第22位。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領頭羊。創業創新使我國由過去的人口紅利正在向人才紅利來轉變,中國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潛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正是在這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下,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增長。

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一直位於前列。去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30%,可以説我國經濟活力、動力、潛力的不斷釋放,使我國經濟的創新力、競爭力大大增強,提高了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

中國經濟迴旋餘地大。

中國是個大國,無論是從發展空間還是從産業體系、宏觀調控的空間來看,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從發展空間來看,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梯度明顯。正是在這種特點下,我國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了四大板塊、三大戰略,加快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地區的發展潛力正在進一步釋放,拓展了發展的新空間和新平臺。

從産業體系來看,上中下游各行各業非常完備。這樣使産業配套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即使有些行業受到了影響,但另外一些行業可能還在加快發展,能夠對衝其他行業的影響,並且能夠彌補、促進、支持遇到困難的行業,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特點。

此外,我國的政策調控空間很大,現在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財政金融穩健運行,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政策調控的工具多、空間大,所以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態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