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打造閱讀地標到打響文化品牌 上海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2018-04-23 09:00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海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就像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今年初,快閃60天的思南書局概念店落幕那刻,上海作協副主席、思南讀書會總策劃人孫甘露留下一個詩意而又有想象空間的注腳。在上海,“新的一頁”翻開速度與質量或許從未像今天這般令人驚喜。繼去年新開20余傢具有一定規模、品牌影響力的實體書店後,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後,思南書局、作家書店、志達書店未來店、臨港大隱湖畔書局、隴上書店、簡屋書店、鐘書閣綠地繽紛城店、博庫書城漫書咖寶山龍湖天街店等十余家實體書店和公共閱讀文化空間,又在申城四處開花。年內,方所文化中心等新型文化空間還將給市民帶來驚喜。

2012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扶持實體書店發展政策,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持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有力推動了實體書店業復蘇。近年來,上海持續深化文化産業發展政策,“上海文創50條”和《關於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頒布,為進一步夯實實體書店良性生態發展環境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保障。滬上實體書店延續近兩年的轉型升級力度,不斷適應市場新需求,穩中求進,發展勢頭強勁,步入“加快建立佈局合理、結構優化、業態多元、充滿活力的新型實體書店發展格局”的“快車道”,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力量。

不求大而全,打造獨特文化體驗

上海新涌現的這批實體書店,沒有一味追求大而全,多是具有一定文化積澱的專業書店,今天開業的思南書局實體店便是其中典型。

從“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到“思南讀書會”“思南書集”《思南文學選刊》,到“思南書局·概念店”,再到全新的思南書局實體店,數年間,思南街區文化氛圍的釀成和實體書店步步落地的歷程,在一路參與見證的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闞寧輝看來,正是上海出版文化界探索新型閱讀文化空間,打造、打響文化品牌的有力嘗試。

新開業的思南書局以陳列文史哲藝四大類別精品圖書為主,中外文圖書比例約為6:4,讀者還能偶遇近200個版本的西文古董書與舊版書。書局與英國著名學術人文書店品牌——倫敦書評書店結成姐妹書店關係,除了設立專架,讓上海讀者與英國讀者同步閱讀最新圖書,還將展開文化品牌的深度合作。

書店經營必須經受市場考驗,對此,闞寧輝的看法是“讀者在線下消費的不單是産品,更是品牌和服務;高水準的文化活動能為書店帶來流量,也能讓讀者獲得消費體驗的高附加值”。為此,思南書局精心設計了“思南讀書會作家簽書會”“一個人的課堂/節日/書架”“思南下午茶”“梧桐夜話·思南經典誦讀會”“思南音樂廳”等獨具一格的閱讀活動品牌和公共閱讀文化單元,頂層閣樓還將定期舉辦中外作家寫讀會,編輯部、出版社評稿會、選題會等“在雲間”系列活動,讓讀者與作家、編輯近距離互動。

對於巨鹿路上海作協愛神花園墻外的作家書店來説,文學和作家就是最好的品牌。經過升級改造的作家書店經營面積擴展為上下二層近300平方米。近3000種圖書中,80%為文學類著作,還有令文學愛好者趨之若鶩的作家簽名本。這裡既是中國文學作品的推廣展示陣地,讀者還有可能邂逅自己的文學偶像,圍繞文學和生活定期組織的多種樣式活動,將為作家和讀者打造一個小而美的會客廳。

佈局更優化,滿足區域文化需求

“好的書店,是優秀出版物、文化人的匯集地和全民閱讀的重要活動場所,是多元閱讀文化的體驗空間,更是城市文化生態和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這樣認為。

去年發佈的《關於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實體書店建設納入城市發展佈局,旨在進一步調整優化本市實體書店網點佈局,加強實體書店與公共文化資源的整合。近兩年,上海新開設的實體書店更趨於向青年白領相對集中的城市副中心商圈、工業或科技園區、郊區、校區等區域延伸。

本地書店品牌大隱書局在滴水湖開出湖畔書店,由於當地常駐居民較少,週末休閒人流比較大,周邊又沒有美術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湖畔書店將公益性的圖書館和市場化的書店兩種業態相結合,為居民和遊客提供“共享圖書”和旅遊主題模式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店內圖書本本可讀、本本可借,有效滿足區域讀者的閱讀需求。

位於虹橋樞紐與國家會展中心附近的夏都小鎮,一家將自己稱為“簡屋”的新書店也在今天開業。這是一座面積1800平方米的三層獨棟小樓,由於周邊多是住宅樓和別墅區,天然具備了貼近生活、服務社區的特質與作用。經營者希望,這棟集圖書、畫廊、展覽、活動等複合功能于一體的小樓,能讓小鎮居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簡屋”的書架上設有海上文化專區,凸顯本地書店品牌文化屬性。

嘗試新技術,從産品向品牌轉變

開出一家書店不難,難的是開得持久。大學校園周邊,書店一度興盛又凋零。在新一代網絡原住民面前,校園書店只有抓住讀者痛點,才能站穩腳跟。

位於復旦大學周邊的志達書店經營已有14年之久,老店開新枝,推出國內第一家“新零售+”無人書店。這個面積100平方米的無人書店,包含通識、文史哲兩個場域,讀者能在同一店內實現深、淺兩種閱讀,無人收銀、24小時營業、自主購書,則讓讀者在獲得便捷愉悅的線下體驗的同時,也讓書店得以通過全數字化管理流程實現個性化推送和精準營銷。志達書店母公司“悅悅圖書”是天貓圖書流量排名前十的專營店,書店負責人羅紅説,將線下的志達書店打造成國內首家智慧型無人書店不僅是傳統零售書店順應智慧零售、新零售趨勢的嘗試,也是“悅悅圖書”自身品牌升級的關鍵。

位於華東理工大學徐匯校區的隴上書店,是“上海文創50條”頒布後首家全新推出的校園書店。書店前身是華東理工大學旗下銷售華理教材為主的化工書店,經由重新設計升級,成為全然不同以往的綜合文化空間。188平方米的店堂裏專門設立可容納30至40人圍坐的沙龍區域,未來將依託大學出版社的資源、作者優勢,聯手社區、學區開展閱讀活動。

隴上書店之前,復旦大學出版社經世書局、上海交大出版社“閱讀隧道”、華東師範大學與商務印書館合作的涵芬樓等校園書店已先聲奪人,由華東師大出版社打造的大夏書店也將全新亮相。大學出版社與校園書店的聯姻不止于出版物的“自産自銷”,更是出版品牌塑造的環環相扣。今年,市新聞出版局與市教委將出臺相關政策,聯合推動本市高校校園實體書店建設,政策利好加上內生活力,力爭實現校園書店“三年全覆蓋”。

出版機構跨越渠道直面讀者,展示給讀者的形象從産品向品牌轉變。以思南書局實體店為起點,由世紀出版集團打造的閱讀文化空間和閱讀文化活動品牌今年將陸續面世、落地。下月起,靜安SMG思南書局快閃店、上海電影博物館快閃店等思南書局快閃店流動版將在全市推進展開;思南系列閱讀文化活動之外,“陸家嘴讀書會”和“學習讀書會”昨天同時在浦東啟動;朵雲書院·廣富林店、思南書局·皋蘭路店等新型實體書店也將相繼開業。在內容生産商外,作為上海出版業龍頭老大的世紀出版集團,開始探索文化空間運營商、文化服務提供商的新角色。

閱讀文化活動與實體書店、公共閱讀空間共生互長,從打造閱讀地標到打響文化品牌,上海實體書店的“新一頁”越翻越精彩。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