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持續進行

2018-04-25 08:4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繼續擴大
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持續進行

 製圖:蔡華偉

“一季度我國能源運行開局良好,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持續進行。”在國家能源局2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介紹,一季度能源消費延續回暖態勢,分品種看:煤炭需求持續回暖,前兩個月,全國煤炭消費量約6億噸,同比增長4.2%;電力消費大幅增長,一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長9.8%,創2012年以來季度增速新高;天然氣消費較快增長,一季度表觀消費量7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8%;石油消費中低速增長。一季度表觀消費量約1.54億噸,同比增長5.5%左右。

與此同時,能源供給質量持續改善,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清潔電力正引領能源行業轉型發展,“一季度,水、核、風、光等清潔發電合計投資同比增長18%,遠高於全部電源投資10.5%的增速,投資比重為66%,比去年同期提高5.8個百分點。”李福龍説。

棄水棄風棄光率同比均有較大幅度降低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截至一季度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66億千瓦,一季度新增1535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3.42億千瓦、風電裝機1.6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4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1575萬千瓦,一季度新增分別為77萬千瓦、394萬千瓦、965萬千瓦和99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約佔全部電力裝機的36.9%,比2017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同時,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顯著提升。一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4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22%,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三棄”問題有效緩解:全國基本無棄水;棄風電量91億千瓦時,棄風率8.5%,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棄光電量16.2億千瓦時,棄光率4.3%,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

“一季度棄水棄風棄光率同比均有較大幅度降低,一方面得益於相關部門努力解決消納難題,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季度主要用電行業需求增加,電力消費大幅增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消納風電光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正抓緊制定

當前,可再生能源電力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突出體現為當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的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困難。國家能源局日前公佈《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相關意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是指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和能源發展規劃,對各省級行政區域全社會用電量規定最低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比重指標。林伯強認為,配額制如果使用得好、執行得力,可以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産和消費的積極性,更好解決棄風棄光難題。

配額制度何時能出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目前正在根據徵求意見的情況對辦法進行修改和完善,“對於大家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我們都將予以採納和吸收,這項工作正抓緊進行,初步計劃於今年上半年發佈。”

光伏發電累計節約標煤超8000萬噸

具體到光伏發電並網運行情況,李創軍介紹,一季度光伏發電市場整體發展形勢向好,呈現“雙升雙降”,裝機和發電量上升,棄光電量和棄光率下降。分佈式光伏發展繼續提速,新增裝機超過100萬千瓦的省份有山東、河南、江蘇和浙江,四省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佔全國的54.5%。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展取得不小成就。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光伏累計發電約2565億千瓦時,節約標煤超過8000萬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為2.1億噸、68萬噸和59.2萬噸。

“光伏發電發展的重點已經從提高規模轉到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上來,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從嚴控制發展規模,提高光伏發電運行質量,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李創軍談道,今年光伏發電建設將組織好領跑基地建設、實施好光伏扶貧、推進分佈式光伏健康發展,今年下半年將適時啟動新一期光伏應用領跑基地建設。林伯強認為,隨著光伏裝機規模迅速擴大,光伏行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重點還要通過開源節流,多途徑解決補貼不足問題。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總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佔比約40%。

“各地光伏發展一定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不得自行擴大需要國家補貼的建設規模,對於擅自擴大規模和未批先建、先建先得的項目,不納入國家補貼範圍。”李創軍説,國家能源局近日出臺了《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促進光伏扶貧工作規範化,“光伏扶貧只是産業扶貧的眾多方式之一,不是唯一方式,不得負債建設,要保證扶貧電站公益性質,地方有錢就幹,有多少錢幹多少事。”(記者 丁怡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