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經貿往來促進中印務實合作

2018-04-29 08:1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4月27日至28日在武漢市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印兩國領導人對兩國關係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問題交換意見,將對兩國關係産生深遠和長期影響。回顧過去,經貿合作是中印關係發展的助推器,展望未來,經貿合作仍將是兩國關係的亮點。

優勢互補潛力巨大

中國和印度都是在飽受封建主義束縛和帝國主義侵略的經歷中成長起來的獨立自主的民族國家,經濟發展走過漫漫長路,積累了很多相似與差異之處,蘊含著廣闊的合作天地。中國和印度兩國人口總量超過26億,佔全球總人口逾35%,GDP則佔全球約20%,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經濟方面存在很大互補性。

近年來中印兩國在經貿關繫上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2016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為700.8億美元,2017年儘管洞朗危機嚴重影響了中印關係,雙邊貿易總額還是達到了8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創歷史新高。中國繼續保持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中印投資合作也在不斷升溫,中國企業累計對印實際投資超過80億美元,印度企業對華投資近3年年均增幅達18.5%。印度是中國在南亞的第一大承包工程市場、第二大投資目的地。

中印兩國經濟互補性為經貿合作提供了更多後勁。兩國都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發展速度更快,工業基礎更為完善,已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家,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印度也充分認識到中國的發展經驗對其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自莫迪2014年就任總理以來,推行了一系列簡政放權、促進投資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印度製造”“數字印度”“智慧城市”等發展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這幾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印度的經濟增長態勢十分亮眼。

然而,由於受勞工、土地、稅制、基礎設施等種種結構性問題的制約,印度的工業化進程發展仍不盡如人意,比如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與之相對,中國正在進行産業的升級轉型,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正在向印度轉移,為印度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國這些年來承接了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信譽良好,經驗豐富,可以為印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對於經貿合作中存在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改善,2017年中國從印度的進口增長近40%,雙邊貿易更趨平衡。今年3月26日在新德里召開的中印經貿聯合小組第11次會議上,中方就進一步深化兩國經貿合作提出7點建議,其中包括加強發展經貿方面的戰略對接,邀請印方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統籌貿易投資合作、園區合作,開展人力資源合作,推動改善中國産品在印度的公平競爭環境,加強貿易救濟領域的溝通配合,以及加強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這些建議也得到印方的積極回應。

中印兩國經濟上的共同崛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世界第二、第七大經濟體,中印兩國加強合作,成為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僅造福本國人民,而且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繁榮與穩定。

經貿合作溢出效應凸顯

兩國經貿合作的正面溢出效應正在顯現。從兩國的國內發展上看,中國進入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新時期,莫迪政府集中精力加快經濟建設,印度的經濟表現將直接影響他在2019年的印度大選中的前景。兩國都十分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和中印關係。從地區層面看,中印擁有許多共同的鄰居,大國在地區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中印攜手將會為地區的互聯互通、和平繁榮創造更多的機會。從國際秩序上看,中印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重要代表,有改革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提升國際地位和維護共同利益的現實需求,需加強國際協調和合作。因此,雙方急需擺脫傳統安全問題的束縛,開展互利互惠的務實合作,以務實合作提升兩國互信程度。

經貿合作是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抓手。迅猛的經貿發展有望帶動兩國更加頻繁的互動和交往,增進彼此了解。這首先表現在人員往來的加強,目前來看雖然中印間人員往來的規模與兩國的人口基數十分不匹配,但是隨著經貿合作的擴大,交通、旅遊、信息、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往來將會得到極大帶動,這對促進民心相通大有助益。其次,隨著雙方貿易與投資的不斷增長,一系列對話平臺和配套措施的建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制性渠道進行政策性溝通,以了解對方立場和關心的問題。最後,既然在短期內無法解決領土爭端等硬性棘手問題,那就從一些相對容易一點,針對彼此切身需求的功能性議題開展合作,例如經貿、金融、能源等領域,通過溢出效應逐步推動其他議題的合作。從經貿合作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兩國就能夠不斷找到和擴大利益交匯點,合作的蛋糕將會越做越大。

相信兩國領導人通過此次非正式會晤達成的共識將為中印經貿合作帶來更大推動力。(作者:陸洋,係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