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海龍”“潛龍”深潛護航——“大洋一號”船完成綜合海試任務3日將抵達青島

2018-05-02 14: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大洋一號”5月2日電 題:為“海龍”“潛龍”深潛護航--“大洋一號”船完成綜合海試任務3日將抵達青島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搭載最新研製的“海龍三號”“海龍11000”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完成12次下潛後,“大洋一號”科考船3日將停靠青島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完成歷時45天、航程6208海裏的“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航次科考任務。

這是“大洋一號”船2017年大修改裝後首次執行綜合海試任務。這條被我國海洋學界所公認的功勳科考船,是如何為“海龍”“潛龍”下潛保駕護航的?它有著怎樣的“功勳”歷史?改裝後如何助力海洋科考?

121公里始終跟隨:“潛龍”航行時不離不棄

4月28日淩晨,“潛龍三號”在夜色中回到“大洋一號”母船甲板,順利完成本航次最後一潛。從26日13時10分在南海多金屬結核試採區深海航行,到28日3時10分結束作業從環境參照區上浮,航行38小時、航程121.3公里。

“潛龍三號”在相距幾十公里的兩個區域間穿梭作業,它的深海航行與安全,母船上的科考人員必須密切關注。

記者在安裝于母船上的超短基線顯示屏上看到,“潛龍三號”在水下“長途奔襲”時,“大洋一號”船緊緊跟隨。“這需要‘大洋一號’船駕駛人員精心操作,保持船舶與潛水器之間的合適距離,確保通訊暢通。”“大洋一號”船船長徐巍巍説。

徐巍巍説,“潛龍三號”布放和回收對海況有一定要求,潛水器作業之前,船長鬚根據氣象預報員提供的氣象信息,判斷“潛龍三號”布放和回收作業時的海況,包括風速風向、浪高和涌浪影響,在滿足安全作業條件下進行船舶配合和潛水器收放作業。

6小時海上不挪窩:為“海龍”深潛原地守候

如果説為了“潛龍三號”的深海航行安全,“大洋一號”形影不離地跟隨,那麼,對於“海龍三號”的安全下潛,“大洋一號”則是在海面上原地守候著。

“潛龍三號”作為無人無纜潛水器,在深海作業時無需人為操控,只需出發前將事先規劃好的作業深度、路徑及內容等使命輸入讓其執行。“海龍三號”無人有纜潛水器作業時,則需母船上的熟練操作手通過視頻對深海中的潛水器進行操控。

4月4日18時30分,“海龍三號”從“大洋一號”船甲板進入西太平洋海面,加挂浮球後開始下潛。21時24分,監控系統顯示,“海龍三號”下潛到4266米深海,傳回海底畫面。5日零時15分,“海龍三號”回到母船甲板,成功完成4500米級海試。

“海龍三號”海試過程中,母船需在海上原地保持6個多小時不動。而在波濤洶湧的海面,關掉動力船舶並不能就地停住,即使是長104.5米、排水量5600噸的“大洋一號”,6個多小時也會至少漂出數公里之外。

徐巍巍説,如果母船不能固定位置,潛水器在布放、回收時,出現風險的幾率會增加,潛入海底的無人有纜潛水器也會受到影響。

徐巍巍説,所謂“位置固定”,是通過自身動力來抵消風和洋流的影響,從而使船舶保持在原位。動力定位期間,一般海況下船舶最大位移通常不會超過5米。動力定位之前,會根據當時海況,綜合判斷是否具備動力定位條件,以決定是否進行潛水器布放作業。

服役23年再出發:續寫大洋科考新傳奇

本航段領隊韓喜球與“大洋一號”結緣于2005年環球航次。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大洋一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實現了幾代海洋人夢寐以求的“進軍三大洋”的夙願。

“‘大洋一號’極大地拓展了中國大洋科考的廣度與深度,是一條當之無愧的遠洋深海科學考察功勳船。”韓喜球説。

“大洋一號”船實驗部主任張建華向記者講述了他全程參與的2010年環球航次。從2010年12月起航,“大洋一號”穿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歷時369天,航程6.4萬海裏,船舶主機累計工作長達9845小時,動力定位累計使用297次,創下我國大洋科考史上單航次船舶動力保障之最。

有著30多年船齡的“大洋一號”,1994年由中國大洋協會從俄羅斯購回並加以改裝。從1995年開始,“大洋一號”執行了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多個大陸架勘查航次的調查任務,為中國大洋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大洋一號”船上工作多年的政委張寶明説,從2009下半年至2015年底,“大洋一號”平均每年海上工作221天、每年航行3.36萬海裏。航次之密,航程之長,不斷刷新大洋科考新紀錄。

記者了解到,兩年前,已經進行過兩次改裝的“大洋一號”,再次大修和現代化改裝。大修後船舶性能大幅提高,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與此同時,一批年輕的海洋人上船,順利完成新老船員交接,迎來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船員隊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