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證監會就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情況等答問

2018-05-11 18:43 來源: 證監會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8年5月11日新聞發佈會

2018年5月11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高莉發佈《證監會部署2018年專項執法行動第一批案件 嚴肅查處擾亂市場信息傳播秩序違法行為》,並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1、問:近期,原某一證券節目嘉賓主持人廖英強因操縱市場被罰沒約1.29億元,其揚言“不缺少繳納罰款的財産”“打了1億多廣告,算是家喻戶曉了”,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請問證監會對此有何評價?

答:感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注。2018年5月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對廖英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案件顯示,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通過先行建倉、公開薦股、反向賣出系列行為操縱市場,非法獲取鉅額私利,嚴重損害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廖英強沒收違法所得43,104,773.84元,並處86,209,547.68元罰款。

我們注意到,社會輿論對廖英強的回應反應強烈,數十家主流媒體和多名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嚴厲譴責,有的指責其對侵害投資者未心懷愧疚,毫無悔改之意,有的直斥其在法律面前不知敬畏,反而借機炒作,是對市場各方底線的挑釁,有的呼籲對作姦犯科者應依法予以更嚴厲的處罰,以利懲前毖後。我們更注意到廣大投資者對其言論的反應,無不痛斥其視侵害投資者權益為兒戲的做法。這是市場進步的表現,是全社會法治意識增強的體現。敬畏法律、恪守法律、依法合規是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證券市場的基本底線。任何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破壞市場運行秩序、肆意挑戰法律尊嚴的行為,最終都必將得到應有懲罰,付出沉重代價。

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繼續加大稽查執法力度,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形成強大執法威懾,堅決嚴懲不貸。將繼續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緊密銜接,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出臺,真正做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繼續加強與相關管理部門聯動協作,強化證券期貨市場信息傳播行為管理,凈化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秩序,共同打造一個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

2、問: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已經基本披露完畢,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答:截至2018年4月底,除*ST華澤等9家公司外,滬深兩市3522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17年年報。具體情況如下。

一、業績情況

(一)凈利潤保持增長態勢,虧損面縮小,各板塊增速有別。2017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8.80%,增速加快10.12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9.10%,增速上升11.65個百分點。從盈虧結構看,盈利3300家,虧損222家,虧損面為6.30%,較2016年下降0.62個百分點。分板塊看,主板凈利潤同比增長20.46%,增速上升15.90個百分點,呈現向好趨勢;中小板凈利潤同比增長19.88%,增速下降16.88個百分點;受溫氏股份及樂視網兩大權重公司影響,創業板凈利潤同比下降17.98%,增速大幅下滑57.56個百分點,剔除兩家公司後,創業板凈利潤同比增長3.19%。

(二)實體經濟業績整體向好。2017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07%,增速較2016年上升10.40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1.70萬億元,同比增長33.87%,增速上升5.69個百分點,向好態勢進一步夯實。從盈利能力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凈資産收益率為9.49%,同比上升約1.4個百分點。

(三)金融業業績扭轉下滑趨勢。2017年,金融業實現營業收入6.34萬億元,同比增長8.36%;實現凈利潤1.65萬億元,同比增長7.15%,扭轉了2016年的下滑態勢。其中,銀行業實現凈利潤1.39萬億元,同比增長4.91%,增速較2016年上升3.08個百分點;不良率從2016年末的1.70%降至2017年末的1.59%,資産質量繼續改善。證券業實現凈利潤1029.86億元,同比增長1.62%。保險業實現凈利潤1451.07億元,同比增長44.62%。

二、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過剩産能有序化解。2017年,煤炭、鋼鐵行業上市公司購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和其他長期資産支付的現金同比減少5.75%和6.37%,延續2016年的下降趨勢,新增産能繼續壓縮。截至2017年末,煤炭、鋼鐵行業固定資産與在建工程合計佔總資産比重為49.10%和53.84%,較2016年末下降2.71個和3.68個百分點,存量産能持續消化。房地産行業“去庫存”效果顯著。2017年,房地産行業上市公司待售庫存佔總資産比重由2016年的34.46%下降至31.23%,商品房庫存水平持續下降。實體經濟“去杠桿”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末,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資産負債率為60.05%,較2016年末下降0.3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非金融企業資産負債率為61.24%,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近年來首次下降。隨著減稅降費政策持續出臺,企業稅費成本不斷降低,2017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實際稅費負擔佔營業收入6.73%,同比下降0.61個百分點。“補短板”領域投資加快。2017年,衛生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發生的購建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及其他長期資産支付的現金同比增長87.57%、47.12%,投資力度持續加大。

(二)新經濟新動能持續積聚。2017年,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3946.20億元,同比增長21.80%,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從細分領域看,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生物産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91.83%和27.24%,領跑新興産業;新材料産業、新能源産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2.64%、20.09%和16.23%,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從研發情況看,2017年上市公司研發費用5747.39億元,同比增長21.54%,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46%,較2016年上升0.03個百分點。此外,獨角獸概念板塊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369.66億元,同比增長57.0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增長速度不斷加快。

(三)上中下游行業分化,區域發展普遍向好。分行業看,受供給側改革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上遊行業實現高速增長,2017年採礦業實現凈利潤1666.05億元,同比增長175.91%,增速上升168.39個百分點。製造、建築等中游行業延續增勢,實現凈利潤6549.38億元,同比增長41.16%,增速上升24.2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的凈利潤實現40.88%的高速增長。中上遊價格上漲對下游形成了一定擠壓效應,在需求未明顯擴大的情況下,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産等下游行業增速有所下滑,2017年下游行業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8738.45億元,同比增長17.62%,增速下降4.83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2017年西部和東北地區上市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2274.67億元和499.79億元,同比增長55.52%和40.33%,增速較快。中部地區經濟崛起,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1845.18億元,同比增長52.74%。東部地區加快轉型升級,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2.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3%,業績趨穩。

(四)上市公司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是上市公司通過進出口貿易、工程建設、産業並購等多種方式,為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支持。二是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據年報披露顯示,2017年滬深兩市有85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開展精準扶貧的情況,上市公司結合自身産業特點和扶貧地區實際,通過成立扶貧産業基金、開展培訓教育、參加扶貧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支持扶貧攻堅戰略。三是全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兩市共77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環境保護信息。此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59%,研發費用增長32.14%,表明全社會環保投入正不斷加大。

總體看,2017年上市公司業績整體持續改善,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繼續集聚成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但也要清醒看到,全球經濟形勢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不容樂觀,上市公司經營壓力有所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經營活動現金流趨緊,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有所升高。

3、問:新三板掛牌公司2017年年報已經基本披露完畢,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答:截至目前,共有10764家掛牌公司完成2017年年報披露工作,按期披露率96%。具體情況如下。

一、掛牌公司整體保持高質量快速發展態勢,企業社會責任和規範度均有進一步提升

(一)整體業績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已披露年報掛牌公司201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98萬億元,凈利潤1154.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21%和14.69%。其中非金融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89萬億元,凈利潤1012.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12%和17.79%,增速較去年提高3.64個和7.20個百分點。掛牌公司盈利能力維持較高水平,整體凈資産收益率8.69%。經過市場的發展培育,已有906家公司掛牌後實現規模升級,其中48家微型企業成長為小型企業,844家小型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

(二)經營穩健性進一步提升。非金融類企業平均資産負債率47.8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存貨週轉率、固定資産週轉率、總資産週轉率分別同比提高2.84%、7.48%、2.79%,運營效率有所提高。企業現金支付的各項稅費佔營收比重同比下降0.43個百分點,其中小、微型企業分別同比下降0.62個、0.82個百分點,稅費負擔繼續下降。

(三)産業結構持續優化。一是現代服務業引領作用增強。現代服務業(剔除金融業)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94%和29.12%,其中信息技術業凈利潤同比增長49.01%,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表現突出。二是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先進製造業營收佔比61.84%,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分別較上年提高11.74個和2.30個百分點。三是環保與民生産業生態改善。涉及環保與社會公共服務等行業經營業績大幅改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較上年提高14.28個和18.72個百分點,投資進一步擴張,增速同比提高2.24個百分點。四是高耗能産業産能繼續下降。石油加工、電力熱力、黑色金屬加工等行業投資均同比下降20%以上。

(四)切實服務國家戰略和履行社會責任。一是服務區域協調和鄉村振興戰略。西部和民族地區掛牌企業業績持續改善,凈利潤同比增長19.87%,增速較上年提高12.61個百分點。二是參與扶貧的深度、廣度和精細化程度均明顯提升。貧困地區掛牌公司共235家,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5.53%和36.26%,業績顯著改善。9995家公司披露了扶貧與社會責任事項,其中2489家公司響應扶貧號召,以捐款、捐贈圖書、設立公益基金等形式,積極深入參與精準扶貧。三是擴大吸納社會就業。掛牌公司員工人數達252.03萬人,同比增長7.85%。

(五)公司治理進一步改善。掛牌新三板後,公司治理的規範性明顯加強。制度建設方面,4333家公司在2017年建立新的公司治理制度,佔比40.25%;7407家公司建立年度報告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佔比68.81%,同比提升13.85個百分點。外部制衡方面,有654家公司開始設獨立董事,538家公司管理層引入了職業經理人。權益分配方面,共2548家掛牌公司公佈分紅預案,佔已披露年報掛牌公司家數的23.67%。其中2044家實施現金分紅,擬發放現金股利合計267.85億元。信息披露方面,因未按時披露2017年年報而被處罰的公司家數同比減少20家。1268家創新層公司中,除28家已提交摘牌申請的公司外,1193家按時完成2018年一季報披露,按期披露率達96%。

二、新動能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梯次已初步形成,新三板市場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根基愈加深厚

(一)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一是持續高研發和人才投入。共有8586家掛牌公司披露了研發支出,研發總支出607.30億元,同比增長9.96%。人才驅動特點顯著,本科以上學歷人員佔比25.81%。二是研發産出效率高。24家掛牌公司參與的科研項目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多家掛牌公司擁有世界先進的核心技術。三是堅持産研結合。掛牌公司2017年簽訂重大技術開發合同金額合計255.05億元,同比增長406.76%。約有半數公司通過設立下屬研究院、與研究院合作科研項目、引進具有科研院所背景人才的方式深入開展科研,科研範圍涉及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

(二)新經濟企業在新三板內部已形成發展梯次。披露2017年年報的10764家公司中,新經濟企業約4782家,佔比44.43%,涉及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科技服務等新産業以及新文化、新零售等新業態。其中有2138家新經濟企業生産投入的智力驅動、資本驅動、技術驅動因素表現突出,並體現了高成長性、高附加值、高回報率的産出效應,具有顯著的新經濟特徵。

(三)新經濟企業在新三板市場獲得培育與發展。2546家新經濟企業掛牌以來完成4310次發行,合計融資1696.20億元,為公司的經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405家新經濟企業完成471次並購重組,合計交易金額559.93億元。

三、客觀認識中小企業發展特點,進一步提高服務中小企業發展能力

(一)對中小企業業績波動須客觀看待。掛牌公司中有3027家凈利潤增速超過50%,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整體看,業績波動符合成長期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部分行業研發期較長,典型如生物醫藥産業,普遍具有高投入、長週期的特徵,在研發階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無盈利。同時,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時期,各種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部分行業可能面臨新興行業的衝擊,另有成長期企業處於戰略升級轉型階段,這些都可能對短期利潤造成影響。市場各主體應客觀看待中小企業業績波動,共同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氛圍,以利於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雖然掛牌企業融資能力繼續提升,但提高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任務依然艱巨。非金融掛牌企業2017年合計普通股融資1233.66億元,佔全社會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比重為14.09%,同比提高4.25個百分點。企業掛牌後受益於規範性和公眾化程度提升,間接融資能力也獲得提高,2017年共有6607家公司發生了間接融資,佔比61.38%,合計間接融資金額4650.81億元。但另一方面,掛牌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加40.15%。其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增幅分別達65.24%和42.07%,財務費用佔營收比重均增加超過0.2個百分點,反映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成本仍有較大降低空間,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任務仍然艱巨。建議進一步豐富融資産品,針對不同成長階段企業提供差異化和更高效的融資方式,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