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張衡一號”將為我國地震監測和預報提供科學依據

2018-05-12 21: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葉昊鳴、張海磊)記者12日從汶川地震十週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通過對我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將為地震監測研究提供一定科學依據。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發生大的地震前,地球磁場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張衡一號’通過監測地球電磁場的變化,進而為地震監測研究提供科學依據。”中國地殼應力研究所總工程師申旭輝説。

​使用衛星進行監測有哪些好處?據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表示,與以往地面觀測站監測相比,衛星“站得高”,“看得遠”,可以對全球進行動態的觀測,是目前最現代化的工作手段。

​據趙堅介紹,由於衛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還將承擔提供重要信息保障和支持的任務。“我國已發射多顆通訊衛星,可以在地面被損毀的情況下撐起災區生命線的溝通,目前我國已經自主研製出可以在重大災害發生時進行溝通的地震手機,將極大提升救援效率。”趙堅説。

​除此之外,趙堅表示,利用遙感衛星,還能迅速獲取災區的地形地貌和天氣狀況,為救援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對開展救援活動有重要意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