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業農村部就我國種業發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18-05-16 11:38 來源: 農業農村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農業農村部于2018年5月16日(週三)上午10時,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國種業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圖為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潘顯政主持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網站 唐泓莉 攝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 潘顯政】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今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視察了南繁育種基地,對我國種業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為使大家對我國種業發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農業農村部余欣榮副部長,種子管理局張延秋局長,種植業管理司曾衍德司長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下面,首先請余欣榮副部長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圖為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介紹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網站 唐泓莉 攝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余欣榮】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現在正是“三夏”時節,農事正忙。很高興利用今天這個時間跟大家交流。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農業農村工作、特別是種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産業。就在一個月以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期間,親赴南繁育種基地調研。他特別指出,“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産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針對南繁科研育種工作,總書記專門囑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種業發展工作的再次強調和部署。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求,要加快促進種業創新發展。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種業工作的高度重視,小小的種子一直是與偉大的事業聯絡在一起的。

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部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種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發展現代種業、建設種業強國的目標,攻堅克難,完善頂層設計,推進改革創新,我國種業發展快速推進,在源頭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概括起來,主要體現為“四個顯著”。

第一,種業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只有種業安全有保障了,我國糧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穩固。目前,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我國已經實現了品種全部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佔比也由85%恢復增長到90%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在蔬菜生産上,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達到87%以上。海南、甘肅、四川等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順利推進,一批區域性良繁基地鞏固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我國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農業增産的貢獻率達到45%。

第二,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首先,是我們通過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釋放人才創新活力,探索形成了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的制度性成果,科研人員創新的勁頭更足了。其次,我們瞄準種業科研體制的頑疾,組織開展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建立形成了政産學研用結合的種業協同創新體系,取得了品種創新的突破,收穫了制度創新的成果,在解決科研與生産“兩張皮”問題上,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子。再有,我們大力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先後下放和取消了7項許可審批事項,改革品種管理制度,開通品種綠色通道,完善品種審定標準,建立品種登記和經營主體備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院校與其開辦的種子企業“事企脫鉤”,極大地釋放了種業發展活力。

第三,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種子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強化,發展的步子更快了,個頭更大了,實力更強了,種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我這裡有幾組數據:一是市場集中度明顯提高。隨著企業兼併重組加快,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前50強的市場份額佔到35%以上,這比五年前提高5個百分點。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批銷售額超過10億、20億、30億元的骨幹企業,上市企業有6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二是企業研發投入明顯增多。這幾年由於種業政策好,國家鼓勵創新,種子企業紛紛加大科研投入,引進國際化高水平人才,現在前50強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佔銷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國外大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三是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種子企業每年申請的新品種保護數量比過去五年翻了一番,在申請總量中的比重超過50%。國審玉米品種超過一半是企業選育的,水稻品種超過2/3是來自於企業。這説明,我們的企業正在逐步成長為育種創新的主體。

第四,種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以國務院出臺3個種業工作文件、全國人大修訂《種子法》為主要標誌,構建了我國現代種業的頂層設計,形成了種業發展的“四梁八柱”。目前,種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行政管理體系和部門協調機制有效確立,創造了現代種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隨著種業知識産權保護、市場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制售假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大幅減少,“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據初步統計,假劣種子案件比2011年減少50%,種子侵權案件減少36%。

這些成績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歸納起來,主要是“四個堅持”。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形成推進現代發展的合力。二是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做強做大做優現代種子企業。三是堅持深化改革,遵循産業規律先行先試,大力推進種業體制機制創新。四是堅持依法治種,完善以《種子法》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將現代種業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現代種業的部署,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大力推進種業科技革命、綠色革命、質量變革、企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實現新時代種業發展新格局,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始終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潘顯政】謝謝余部長的介紹。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提問的時候,請通報一下您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余部長您好,剛才您提到國家瞄準種業科研體制的頑疾,組織開展了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目前良種聯合攻關有了哪些進展,創新有了哪些突破?

【余欣榮】謝謝你的提問,説明你很關注中國種業創新行動。大家知道,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一個品種可以成就一個産業,誰擁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品種,誰就擁有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2014年以來,我們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現代種業工作的部署,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先後組織開展了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的國家良種重大科研的聯合攻關。重點在種業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品種創新上進行組織突破,並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在優質水稻、節水抗病小麥、機收籽粒玉米、高産高蛋白大豆品種選育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開展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順應了現代種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潮流,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是推出一批綠色優質的專用品種,選拔優質抗病蟲水稻,節水抗旱抗病的小麥、機收籽粒玉米、優質高産大豆品種144個,授權品種369個,這些品種不僅符合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要求,而且有助於加快農業生産方式的轉變。

二是創作了一批綠色優異資源,鑒定篩選了一批綠色優異種質、育種新材料1500多份,拓寬了育種的基礎,尤其是選拔出小麥抗赤霉病資源,對解決小麥赤霉病這一世界性的難題意義重大。大家知道,赤霉病是影響小麥一個世界性難題,不僅影響産量,而且影響品質。我們在聯合攻關中有了新的進展,為今後成功選育並且推廣這種品種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三是種業基礎理論與育種技術創新取得了新的進展,熟化了四大作物種質遺傳多樣性分析,主要病害分子檢測技術,種業理論突破加快推進。這些攻關成果如果按照以往傳統的科研方式來組織,至少需要7到8年的時間,現在我們的品種創新效率提高了1倍。四年來,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始終堅持種業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良種聯合攻關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

歸納起來,主要有四條:一是堅持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二是堅持産業需求導向。我們把良種聯合攻關擺在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中謀劃,將高産、穩産、優質、專用、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優質品種創新確定為攻關目標。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種業育種創新體系。三是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強化企業在育種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評價機制、多元投入機制、利益共享機制,加快了創新資源、人才、技術、資金、成果都向企業聚集。四是堅持全産業鏈一體化創新。建立了種質資源鑒定發掘、分子檢測、商業化育種、新品種測試等四大攻關平臺,育種創新的各環節實現了有機銜接。所以,經過近四年的努力,我們探索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良種攻關新模式、新機制和新經驗,不少值得我們繼續深化研究,借鑒推廣。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不斷深化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以及把這個制度優勢和我們國家種業和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要把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南繁矽谷,請問應該如何理解南繁矽谷,農業農村部是如何推進南繁基地建設的?謝謝。

【余欣榮】謝謝。位於海南南部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國家戰略資源,每年到海南開展南繁工作的單位有近700家,科研人員有6000多人。但是隨著近年來海南旅遊島的開發、城鎮化建設等因素,與南繁基地建設爭地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造成了科研用地落實難、配套設施建設難等新的問題。為了建設好國家南繁基地,徹底解決南繁工作“又難又煩”的問題,2012年,我部與海南省政府共同謀劃推進南繁基地建設,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海南省政府聯合編制印發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兩年多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所以借此機會給大家通報一下。

一是南繁科研用地得到了保障。劃定了南繁育種保護區26.9萬畝,核心區5.3萬畝,配套服務區745畝,全部上圖入庫,納入了基本農田範圍,實行用途管制、嚴格保護,實現了規劃目標,確保了南繁科研單位有地可用。二是各級財政投入不斷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資金5.9億元,陸續啟動了農田水利、執法監管等項目建設,相繼實施制種大縣獎勵,農民定金補貼等支持政策,及時支付土地租金,開展土地整治。今年3月,國家批復南繁生物育種專區項目,計劃總投資近3億元。三是核心區建設有序推進。為保障南繁科研新增用地的需求,規劃新建核心區2.5萬畝,分別坐落于三亞、樂東、陵水六個大的田洋。目前已經簽約土地近萬畝,完成流轉6800多畝。同時,三個市縣也積極組織編制配套服務區的建設規劃,科研人員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四是南繁管理體系全面構建,充分發揮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和南繁規劃落實協調組的作用,逐步形成了涵蓋部、省、市縣、鄉鎮、村五級較為完備的南繁管理體系,全面覆蓋南繁各項工作。農業農村部專門組建了督導組,今年以來,四次督導南繁規劃落實,並將其納入到國家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範圍。海南省政府印發南繁工作要點,對省直單位和南繁三市縣開展督導檢查,對工作滯後的進行約談問責。

今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南繁基地時指出,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隨後,中央印發《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建設南繁矽谷被列為國家重大戰略。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海南省、相關部委以及南繁省份,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實南繁規劃委為主線,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基地,將南繁基地打造成為科技創新的高地、人才聚集的高地、成果轉化的高地和服務全國的高地,力爭早日建成南繁矽谷,向習總書記、向全國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今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主線,而這其中種植結構優化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目前春播已經接近尾聲了,請問余部長和各位領導,今年種植結構調整有什麼亮點?謝謝。

【余欣榮】謝謝。今天我部種植業管理司曾衍德司長也參加了新聞發佈會,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圖為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答記者問。農業農村部網站 唐泓莉 攝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 曾衍德】謝謝。的確,今年種植結構調整仍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項重要任務。總的看,今年春播工作抓得緊、抓得實,進展很順利。據我部農情調度,春播已近八成。應該講,春播大局已定,結構調整的大頭落地。概括起來,今年種植結構調整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一)種植結構繼續調優。今年種植意向呈現結構調優的態勢,表現在:一是水稻、玉米麵積調減,庫存壓力減小。預計今年水稻面積4.4億畝,比上年減少1000多萬畝。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麵積。二是大豆、雜糧雜豆等面積擴大,有效供給增加。預計大豆面積1.27億畝、增加1000萬畝,雜糧雜豆1.4億畝、增加100多萬畝。此外,棉花面積持平略減,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飼草面積增加。三是綠色優質産品面積擴大,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強筋弱筋小麥、優質稻穀、“雙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産高糖甘蔗等面積增加。

(二)生産方式持續調綠。這是綠色發展的要求,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重點是:一是持續推進投入品減量。在化肥、農藥已提前三年實現零增長目標的基礎上,今年繼續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突出抓好“兩替”,就是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病蟲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今年選擇150個果菜茶生産大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還選擇150個縣開展全程病蟲綠色防控試點。二是持續推進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選擇325個重點縣開展整建制推進,集成推廣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産效能提升的綠色高效技術模式。三是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在兩年試點基礎上,今年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規模,面積達到3000萬畝,比上年增加1800萬畝。特別是要在制度化上取得新的突破,為常態化實施提供支撐。

(三)産業結構持續調順。種植結構調整,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延長産業鏈。一是農牧緊密結合。在推進生豬佈局調整中,東北地區擴大養殖規模,實現玉米就地過腹轉化。同時,通過實施“糧改飼”等項目,以養定種、以種促養。預計今年“糧改飼”面積1200萬畝,比上年增加200萬畝。二是加工業快速發展。結合緩解玉米庫存壓力,加大對加工業扶持力度。東北等地以玉米為主的加工業快速發展,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實現玉米就地加工轉化。據監測,東北四省(區)玉米加工能力已佔全國的50%以上。三是新業態加快形成。農村電子商務、休閒農業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一批有區域特色的休閒觀光旅遊農業應運而生,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一個重要途徑。

春播即將結束,“三夏”即將全面展開。農業農村部將堅持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産的目標不動搖,環環緊扣抓好農業生産,重點是抓好夏糧後期田管,力爭豐産豐收。同時,抓好春播作物田間管理,及早做好夏收夏種各項準備,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夏播任務高質量完成。特別是指導黃淮海地區調減低産低效夏玉米,擴種夏大豆,進一步優化結構、提高效益。

【人民日報記者】我們都知道,種業是一個高科技産業。這幾年,國家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活力。請問,種業領域是如何推進這一改革的?目前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效?

【余欣榮】感謝您對種業科研改革的關注。長期以來,我們種業科技創新一直面臨著許多深層次障礙,比如科研與生産“兩張皮”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科研人才流動不暢等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我部會同有關部委從2014年開始,啟動並逐步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重點在健全激勵機制、加速成果轉化、促進人才流動、深化産學研結合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到目前為止,成效很明顯,主要體現在“三個明顯”。

一是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明顯提高。首先,通過改革使科研人員積極性高了,在思想認識上由“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由“為寫論文、評獎項”轉變為“看市場需求、找合作企業”,由“賣種子”轉變為“賣知識産權”,科研活動面向市場的源頭創新機制逐步建立起來。其次,創新成果産出快了。試點單位在短短幾年時間,陸續選育出一批節水、節肥、節藥的綠色新品種,特別是在優質抗病水稻、抗赤霉病小麥等領域取得重點突破。其三,成果確權數量多了。初步統計,這四年來,122家試點單位確權的種業成果達到5000多件,比試點前增加了50%以上,其中植物新品種權800多件,是試點前的1.2倍,創新形勢喜人。

二是科研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成果轉化工作得到普遍重視,轉化活動空前活躍。為科研成果轉化,我們建立了國家種業成果公開交易平臺,利用這個平臺完成各類交易200多項,交易額約3.3億元。各省份成果轉化各具特色,浙江省組織競價拍賣,開展路演推介;三亞市舉辦水稻論壇,為成果轉化搭建平臺。截至目前,試點單位成果交易已近1400件、交易額達10億元,分別是試點前的1.6倍和1.8倍。中國農大、南京農大等試點單位積極將重大突破性成果作價入股到企業,有力地推動了産業化轉化和開發。

三是科企人才和技術合作明顯增強。改革強化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才、資源、技術向企業有序流動。科企合作更加緊密。我這裡有幾個例子,中國農大玉米中心與中玉金標記公司聯合開發玉米SNP芯片,大幅度提高了育種效率。現在我們兼職的科研人數不斷增加。據初步統計,試點單位到企業兼職的科研人員達到700多人,辭職到種子企業的有30多人,一大批科研人員成為企業的科研領軍人才。國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步伐加快。華智水稻等公司從國外跨國企業引進了一批高層次科學家和企業高管,加快提升我國分子育種水平。

四年試點工作,經驗彌足珍貴。一是部、省及試點單位強化組織領導,為改革提供堅強保障;二是強化部門協同、部門協作,形成改革的強大合力;三是頂層設計注重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國家、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三者關係,依法依規推動試點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落實中央改革部署,繼續深入推進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健全種業領域科研人員分配政策,推進種業人才分類評價;全面推進各省改革工作;繼續打造國家種業交易平臺;深入推進科企合作。通過全面推進改革工作,為現代種業發展增加新動能,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光明日報記者】我們知道,在挪威有一個“世界末日”種子庫,堪稱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我們想了解在中國是不是也有這樣一個種子庫,中國在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圖為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答記者問。農業農村部網站 唐泓莉 攝

【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局長 張延秋】謝謝您的提問。種質資源是育種創新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也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説種業是農業的“芯片”,那麼核心種質資源就是種業的“芯片”。剛才,您提到挪威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我也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國分別在北京和青海建造了自己的“諾亞方舟”,即國家作物種質庫和國家種質資源青海復份庫。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種質資源工作。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起以《種子法》為核心、《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等為補充的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構建了以長期庫為主體、中期庫為骨幹、種質圃和原生境保護點為支撐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2015年發佈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我這裡有一組數據向大家通報一下:目前,我們國家已建成種質資源長期庫1座、復份庫1座、中期庫10座、種質圃43個、原生境保護點199個;長期保存物種2114個、種質資源49.5萬份,位居世界第二。所以我們國家是一個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但是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由於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建設和氣候變化等原因,許多代代相傳的珍稀資源和古老地方品種正在迅速消失。例如,南方曾經普遍種植的、具有抗洪災能力的深水稻品種,目前已瀕臨滅絕;1981年僅廣西自治區就擁有野生稻分佈點1300多個,現在僅剩下300多個,有1000多個已經消失了。

為了搶救種質資源,在財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我們從2015年開始啟動了全國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一是查清了資源家底信息。3年以來,先後啟動12個省(區、市)的普查工作,組織相關人員近3萬人,先後完成了623個縣的普查任務和117個縣的系統調查任務,徵集各類作物種質資源12005份,搶救性收集種質資源17758份。二是摸清了資源分佈與消長變化。通過普查發現,糧食作物培育的品種顯著增加,從1956年2400多個增加到目前2萬多個,增加了8.5倍;同時,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品種數量卻急劇減少,從1956年1萬多個減少到目前3000多個,減少超過70%,急需長期保存。三是挽救了大量古老地方品種和瀕危資源。搶救性收集各類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種、種植年代久遠的育成品種,以及其他珍稀、瀕危種質資源共計2萬多份。四是發掘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珍稀特色資源。比如,在廣西發現了一種抗病的野生葡萄品種,具有較高的推廣與利用價值;在重慶市發現了一種珍稀的柿子品種,俗稱“火罐柿”,不僅口感甜、無核,而且形似燈籠,具有非常好的觀賞價值,成為當地開展鄉村旅遊的重要寶貴資源。五是強化了保護資源的社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增強了各級政府和公眾保護種質資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種質資源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做好普查與收集工作,全國普查總任務是,要完成2228個縣、大約10萬份資源的收集保存任務,目前這個工作我們剛剛完成了不到1/3,還要繼續開展普查工作,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資源財富。今年,我們還要組織種質資源普查記者行活動,希望媒體和記者們能夠積極參與,對種質資源工作給予支持,幫助我們多宣傳、多報道。謝謝。

【人民網記者】剛才我們聽到我們國家的種子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近一段時間,媒體很關注我們國家種子企業進入全球種業第一梯隊,以及有一些市場影響力的企業收購案例。那麼,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子企業,您認為還需要在哪方面作出努力?謝謝。

【余欣榮】你這個問題也提的很有意義。下面我想請種子局張延秋局長介紹這方面的情況。

【張延秋】剛才你問到了中國種業在世界種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發展的怎麼樣。我想説三句話:第一,中國種業與自己相比發展的很快,現在我國種子企業已經成為了市場主體,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凈資産1億元以上的種子企業比5年前翻了1倍。人才實力不斷提高,種子企業科研人員的比重大幅度增加,骨幹企業年研發投入達到了銷售額的7.2%。另一方面,品種自主能力大幅提高,剛才余部長也介紹了,我們農作物自主選育的品種佔比面積達到95%以上,自主選育的品種佔到了絕對的主導地位。近幾年,我們也選育了一批比先玉335更優良的玉米品種,玉米自主研發品種的市場份額由原來的85%增長了到90%以上,蔬菜種植面積自主品種由過去的80%增長了87%以上,可以説,我們跟自己比,有了很大的進步。第二,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種業的差距還很大。這幾年,全球種業格局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種業正經歷著以“生物技術+信息化”為特徵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特別是國際種業巨頭紛紛強強聯合、抱團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的重組浪潮,拜耳收購孟山都,杜邦與陶氏合併,全球種子市場、技術、人才等要素進一步向跨國巨頭集中,推動了優質資源整合、優勢業務重組,種業與農化、信息、生産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領先優勢進一步放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種業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尤其在科技創新上,全球最先進的品種研發技術仍掌握在孟山都、陶氏杜邦等少數幾家公司手中,他們的研發投入很大,我們具有一定規模的1500家種子企業,年研發投入也就是33億人民幣,孟山都一年的研發投入的量就高達17億美元,將近100億人民幣,從國際上比,我們的壓力還很大。而國內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最多的隆平高科,每年僅為0.5億美元。在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我國距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第三,面向未來,建設種業強國,我們信心更足了。這幾年,我們種業用了不到十年時間,走過了國外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走過的路,儘管競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但我們種業正面臨著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對此,我們充滿信心。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中央對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做出了部署,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把種業工作納入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廣東、湖南、江蘇、山東、吉林等省都在加快推進種業強省建設,現代種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有利。二是種業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目前我國已經在基因組編輯、大數據等技術研究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加上我國現有建制化的科研單位和人才隊伍優勢,只要發揮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推進優勢科研資源與企業研發體系的有機結合,就可以迅速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産業競爭優勢,實現種業的跨越式發展。三是種業強國建設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近幾年,隨著我國種業快速發展,特別是以隆平高科為代表的一批骨幹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並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我國種業發展將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下一步,我們種業將會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以更大的力度、更加開放的姿態,出臺更加積極有力的開放政策和知識産權保護措施,集聚全球創新資源要素,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種業在開放中競爭,在競爭中發展,加快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相信,建設種業強國,令人期待。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農業農村部網站 唐泓莉 攝

【潘顯政】這次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借此機會再通報一個信息,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將就農業農村部的重點工作、重點專題等有關問題加大新聞發佈的力度和頻度,希望得到新聞界的朋友們的支持,也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