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創新成果加速惠及世界

2018-05-29 08:0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墨子號”量子衛星與阿裏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臺建立天地鏈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在蒙內鐵路蒙巴薩西站,一名肯尼亞記者和火車司機合影。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跳舞的小i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工作人員在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使用AR眼鏡操控虛擬電子屏幕。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近日,“華龍一號”核電項目一機組穹頂吊裝。這成為海外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有人直呼“太神奇了”。

參觀國産大飛機C919整裝車間時,俄羅斯記者説的最多的兩句話是:“我的天啊”;“快看這兒”。

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成果讓世界讚嘆。

兩年前的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綜合判斷,我國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

兩年後的2018年5月28日,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兩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同時也加速影響世界、惠及世界。

頻獲讚嘆

這幾天,一則來自中國的消息,在海外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轉發和評論。

5月23日,中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進行了穹頂吊裝。更重要的是,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是未來將在英國建設的“華龍一號”項目的參考電站。

中國核電技術出口英國,這是不少外國人沒有想到的。布萊恩·尼古拉斯是美國核工業部門的高級操作員,他在推特上評論説:“中國能走到這一步,真的很神奇。”

事實上,中國的核電技術不僅將走進英國。據統計,中國已與阿根廷、肯尼亞、巴西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

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讓很多外國人大吃一驚。

從2017年5月首飛,到如今在海內外獲得超過800架的訂單數,國産大飛機C919的這一年讓世界驚嘆。

在位於上海的C919生産基地,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國際頻道記者艾米麗·蕭説的最多的兩句話就是:“我的天啊”;“快看這兒”。

C919不僅有38.9米的機身長度和35.8米的翼展,更有反推裝置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102項關鍵技術突破。

在量子通信方面,中國已經領跑世界。2017年6月,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説,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

對於這一消息,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物理學家沃夫岡·迪塔爾表示,“我被中國團隊的結果震驚了,我個人之前看到量子衛星發射後,並不確定能獲得什麼結果,也不確定他們是否能用它實現技術突破。”

5月26日,中國量子通信傳來最新消息。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表示,目前已實現北京和奧地利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通信實驗。

近年來,C919創造新的“中國高度”;“復興號”疾馳出“中國速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展示“中國精度”;“海燕”、“潛龍”、“深海勇士”成就“中國深度”……中國一系列創新成果讓世界震撼。

德國經濟新聞網刊文稱,“中國政府正在大力鼓勵創新,數字産業的下一個世界領導者將來自中國。”

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肯尼亞學者姆旺吉·瓦吉拉表示,“近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令世人震驚的成就,正在成為掌握諸多前沿科技的全球引領者。”

造福海外

“泰國總下雨,能不能搞一個下雨天也能拍照的衛星?”2005年,泰國公主詩琳通的這一問,讓她與中科院院士李德仁成了朋友。

當時,李德仁肯定地説:“可以呀,搞個雷達衛星就能穿透雲層了。”

詩琳通喜出望外,旋即安排泰國科技部部長訪華,主抓中泰北斗合作。

如今,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已經進入泰國,在泰國的智慧交通、海洋漁業等領域發揮作用。

按照北斗導航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全球系統,為全球提供服務。

李德仁向本報表示,“中國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創新、追趕、超越,爭取將更多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的科技重器,正憑藉著核心技術加速“出海”。

現在,乘坐蒙內鐵路(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下午2:30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出發,晚上7:20就能到480公里之外的蒙巴薩。

當地很多人清晰地記得一年前的5月31日。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著一身紅衣,置身於蒙巴薩站臺沸騰的人群中,親自揮舞起巨大的國旗,送走了在蒙內鐵路上奔馳的第一列貨運列車。當天,肯雅塔總統激動得在推特上連發了十一條消息,以記錄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中國團隊用兩年半的時間,圓了肯尼亞人民一個世紀以來的鐵路夢。

蒙內鐵路是中國首次將國內的全套鐵路標準出口到海外。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鐵技術體系,憑藉這些技術,中國高鐵已經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在加快升級,成為中國連接世界的紐帶。

在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eHub內,搬運機器人在智慧算法的指引下精準地運送貨架。雖然通行空間狹窄,但它們照樣快速移動,不會相撞。這批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比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

馬來西亞超級物流樞紐是中國在境外打造的首個超級物流樞紐。在這裡,菜鳥物流建立起東南亞首個智慧倉庫,開啟了科技驅動的新物流時代。

中國雲計算技術也加速走出國門。4月23日,騰訊雲泰國數據中心正式對外開放服務,面向泰國本地及周邊區域就近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産品和技術。同月,阿裏雲進入土耳其市場,為當地提供彈性計算、數據庫服務以及大數據等一系列産品。

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中國業務總監賈韋德·阿赫塔爾表示,中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對發展中國傢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中國科技創新也將有助於推動全球科技進步,造福各國人民。

《華爾街日報》刊文稱,中國正努力重現歷史輝煌,在科技創新上“重回世界之巔”。

匯聚人才

在清華園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試管、玻璃杯、顯微鏡等儀器設備有序地排列在試驗架上。查克戴上藍手套和口罩,從藥品陰涼櫃裏拿出材料,開始一天的研究。

查克是一名美國生物學博士,現在在清華大學醫學院當助理教授。他是被中國創新的“沃土”吸引過來的。

“清華大學擁有的冷凍電鏡和顯微鏡的數量是世界其他機構不能比的。”查克説,中國科技水平世界認可度越來越高。

查克不是個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分析説,中國現在參與“全球人才環流”,外國人到中國發展,這在未來10年、20年會成為一個新趨勢。

全國各地的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以四川成都為例。成都高新區于去年7月出臺人才新政,截至目前,已柔性吸引邵斯達克、夏普萊斯、約翰·戈登、畢曉普、羅伯特·胡貝爾、羅傑·科恩伯格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開展前沿技術交流及科技項目合作。

對於海外人才來華,中國官方態度很積極。2017年底出臺的《科技部關於推進外籍科學家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外籍科學家領銜和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研究。除涉及國家安全等特殊情況外,鼓勵外籍科學家依託在我國大陸境內註冊的內、外資獨立法人機構,領銜和參與申報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通過公平競爭承擔研發任務。

在海外人才來華的同時,中國留學生也更多地選擇回國。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矽谷的中國技術人員群體正悄然掀起了一場回國潮。越來越多的中國留美人才放棄外企工作和美國綠卡,選擇回國工作、創業。

對於這一現象,美國作家約翰·奈斯比特和多蘿西·奈斯比特在新書《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寫道,中國政府正在“構築森林,讓樹木(人民)成長”,因為中國政府創造了一個“讓人們開創事業、實現個人夢想的環境”。他們表示:“我們見證了中國政府關於高科技園區和創新集群的戰略規劃的實施。”

“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了回國,原因是中國已真正獲得了創新時代的動能。”供職于美國知名獵頭公司史賓沙的肯齊表示,“目前僅僅只是開始。”(潘旭濤 桑珊珊 藍麗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