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津:不斷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

2018-06-03 09:06 來源: 天津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不斷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
──市衛生計生委以人民為中心大興“深入調研之風”“親民之風”

醫療救治是關係百姓的民生大事,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市衛生計生委在全系統掀起“大興四個之風”的熱潮,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在全市開展了“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著力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患者就醫感受。

“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就要把老百姓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行動成效的唯一標準。”市衛生計生委機關黨委副書記楊珍介紹説,隨著行動的開展,市衛生計生委機關71名處級幹部,對不同級別的29所醫院進行走訪,對各醫院工作實際情況進行摸底調研,制定出臺了包括簡化門診流程、拓展智慧服務、實行便捷服務、加強急診救治、保障藥品供應等10項舉措。市衛生計生委負責人發揮表率作用,分別前往29所三級醫療機構進行暗訪督導,對落實不力當場監督相關單位進行糾正。各醫院行政管理部門也紛紛開展院長前移值班、現場辦公,主動幫助患者就醫。

“就拿患者普遍反映的重復掛號問題來説,通過摸底調研共梳理出挂錯號、病情較為複雜需要多個科室診治、需要連續輸液治療、門診特殊病和門診普通病重復掛號等重復掛號較為集中主要原因。”市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律揚介紹説,找清原因後,市衛生計生委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內科綜合門診服務,建立門急診會診轉診機制,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等減少重復掛號的措施,使連續性輸液、針灸、理療等治療,獲得檢驗檢查結果後再就診等情況的患者,一次掛號就能解決治療問題。截至目前,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每日重復掛號數量減少了70.15%;全市醫療機構通過提供綜合內科服務、多學科門診、門診轉會診機制、發放免費號等方式,累計避免重復掛號141.67萬次,以15元掛號費計算為患者節省掛號費2125.05萬元。

記者日前來到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早上八點正是患者集中掛號就診的時間,可門診大廳並沒有看到排起的長隊,原本的掛號窗口被一台臺自助掛號機取代。

“以前到醫院掛號、繳費都得排長隊,你看現在,到這就挂,挂完就走。”在自助掛號機旁,劉女士邊説邊用手指點擊著屏幕,僅30秒鐘就挂完號了。

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范玉強介紹説:“目前醫院通過智慧門診上線,平均掛號繳費時間縮短至1分鐘,使患者候診時間縮短了2.5倍。為了方便老年患者,每台自助掛號機旁,都有一名身披‘志願者’綬帶的服務人員。所有收費窗口人員,都從窗口服務轉為面對面服務、手把手指導。”

記者隨後又來到中心婦産科醫院,在門診一樓採血室門口,剛剛抽完血的董女士對記者説,她因為懷孕已經在這裡檢查了好幾次了,現在看病確實方便多了,自助掛號、自助打印什麼的都很快就能完成,一點都不麻煩。像採血原來還需要去二樓、三樓的採血窗口,現在産科採血都調整到一樓,再也不用她們這些大肚子們跑上跑下了。

中心婦産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陳敘介紹説,今年三月份,該院檢驗科在門診三樓大廳啟用了新的靜脈採血中心,患者可自助繳納檢驗費用,隨後在採血自助預約機上刷卡領取預約號,等待叫號並在相應採血窗口進行信息確認和採血。可運行一段時間之後,醫院發現孕婦們上下樓非常不便,於是近期又在一樓門診大廳增設了採血窗口,專門面向産科孕婦們服務。

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我市43所三級醫療機構已有38所完成了標準化智慧門診建設,能夠提供自助掛號、交費、取號等全功能自助服務,並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患者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分時段預約,預約時段控制在60分鐘內,極大地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保障慢性病、老年病14天用藥,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無法診治專科疾病的穩定期患者可保證30天用藥;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為病情穩定的簽約慢性病患者開具30天長期處方。8890熱線投訴反饋渠道近2個月數據顯示,群眾反映門急診服務、醫院管理、醫院便民服務等投訴有了明顯的下降。

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建國表示:“下一步,市衛生計生委將繼續踐行‘大興四個之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促進機關全體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提高工作效能。對辦事不以人民為中心、形式主義、不下力量解決問題的人員將堅決問責,使幹部作風和群眾就醫滿意度,有一個質的變化,有一個大的提升。”(記者 徐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