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17年中國國內貿易發展回顧與展望

2018-06-03 11:26 來源: 商務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商務系統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發展流通、促進消費各項工作,大力實施擴消費專項行動,國內貿易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效益不斷提升,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基本情況

(一)規模穩步擴大

一是社零總額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從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額3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佔社零總額89.2%;餐飲收入近4萬億元,增長10.7%,佔10.8%。從企業規模看,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佔社零總額43.9%;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0.5萬億元,增長15.5%,佔56.1%。從主要商品看,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零售額4.2萬億元,增長5.6%,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的28%,繼續發揮頂梁柱作用,石油及製品、糧油食品、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分別佔13.1%、10.2%和9.6%。2013年至2017年,社零總額年均名義增長11.3%,實際增長10.3%,增速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快3.2個百分點。

圖1 2012-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速

二是網絡零售額突破7萬億元。2017年,網絡零售額達7.18萬億元,首次突破7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32.2%,增速較上年加快6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零售額5.48萬億元,增長28.0%,佔社零總額比重達1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對社零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37.9%,比上年提升7.6個百分點。我國網絡零售不僅在規模上穩居世界第一,在商業模式、商品種類、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也創出了中國特色。

三是國內貿易增加值突破10萬億元。2017年,國內貿易主要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下同)實現增加值10.7萬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7.1%,比同期GDP增速快0.2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8萬億元,增長7.1%,增速加快0.4個百分點,創下3年來新高,佔內貿增加值72.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5萬億元,增長7.1%,增速加快0.2個百分點,創下7年來新高,佔13.6%;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5萬億元,佔13.7%。

圖2 2012-2017年國內貿易主要行業增加值

四是市場主體佔全國總數三分之二。2017年,國內貿易新設市場主體1275.3萬戶,比上年增長14.2%,平均每天新設3.5萬戶。2017年末,國內貿易實有市場主體6674.7萬戶,比上年增長10.9%,比2013年增長55.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5047.9萬戶,比上年增長8.3%,佔內貿行業的75.6%;住宿餐飲業873.1萬戶,增長24.8%,佔13.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753.6萬戶,增長14.6%,佔11.3%。分市場主體類型看,個體工商戶5494.5萬戶,比上年增長10.2%,佔82.3%;企業1180.1萬戶,增長14.4%,佔17.7%,其中私營企業1080.6萬戶,內資(非私營)企業81.7萬戶,外資企業17.8萬戶。內貿市場主體佔全國市場主體總數的68%,高居國民經濟各行業首位。

圖3 2013-2017年國內貿易市場主體數量及其增長速度

圖4 2017年全國市場主體分行業構成情況

(二)結構持續優化

一是消費結構加快升級。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對服務性消費的需求不斷釋放,消費結構呈現加快升級趨勢。從商品來看,智慧節能家電、新型數碼産品、新能源汽車等升級類商品銷售旺盛。2017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化粧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9.3%和13.5%,增速比上年分別加快0.6和5.2個百分點;通訊器材在上年較高增速的基礎上仍保持10%以上的較快增長;儘管補貼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車銷售仍增長了53.3%;SUV汽車銷量突破1000萬輛,比上年增長13.3%,增速明顯高於普通汽車。從服務來看,休閒旅遊、文化娛樂、健康養生等服務性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2017年國內旅遊收入達4.57萬億元, 比上年增長15.9%,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增長12.8%;電影票房收入559億元,增長13.5%。北京市實現服務性消費額122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8%,佔市場總消費額的51.3%,比上年提升6.5個百分點,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69.4%。

二是城鄉結構不斷優化。隨著農民收入穩步提升,鄉村流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城鄉消費差距繼續縮小。2017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首次突破5萬億元,達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增速比城鎮快1.8個百分點,連續6年快於城鎮;佔社零總額比重為14.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2年提高0.8個百分點。城鄉消費品零售額之比由2012年的6.5:1縮小為2017年的6:1。農村網絡零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2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9.1%,比全國整體增速快6.9個百分點。農村網商達985.6萬家,比2016年增加169.3萬家,增長20.7%。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207.9億元,比上年增長52.1%,高出農村增速13個百分點。

圖5 2012年和2017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佔比

三是區域發展更趨協調。中西部地區經濟加快發展,流通體系不斷健全,消費市場持續保持較快增長,與東部地區差距逐步縮小。2017年,中、西部地區社零總額均比上年增長10.8%,增速比東部地區快1.2個百分點,比全國整體增速快0.6個百分點;佔全國社零總額比重分別為21.3%和18.7%,比上年均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2年分別提高0.9和0.6個百分點;社零總額增速列前8位的省份均來自中西部地區,其中西藏、江西、雲南分別增長13.9%、12.3%和12.2%,增速居全國前三位。中西部地區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西部地區網絡零售交易額比上年增長45.2%,增速比東部地區快12個百分點,其中青海、西藏、甘肅等地網店數量增速居全國前列;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江蘇等前五大省市交易額佔全國比重由78.6%降至74.8%,區域集中度進一步下降。

圖6 2012年和2017年中西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比

(三)效益不斷提升

一是流通成本持續降低。隨著物流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多式聯運等先進模式加快應用,流通成本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之比為14.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3.4個百分點;每萬元GDP所消耗的物流費用為1460元,比上年下降30元,比2012年下降340元。通過實施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試點企業標準托盤佔比達80%-100%,裝卸貨效率提升3倍以上,車輛週轉效率提升1倍以上,貨損率降低20%-70%,綜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圖7 2012-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及其與GDP比率

二是流通效率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經營模式不斷創新,管理水平穩步提高,推動流通效率進一步提升。實體零售方面,2016年限額以上零售企業存貨週轉天數為41天,比上年減少7天;坪效為3.7萬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7%;勞效為182萬元/人,比上年增長8.5%。網絡零售方面,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不斷深入,物流配送效率明顯提升,充分滿足了消費者的網購需求。京東自營商品當日達和次日達訂單佔比超過85%,菜鳥聯盟當日達和次日達服務範圍超過1000多個區縣。

三是經營效益明顯改善。流通企業積極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加快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經營模式,盈利能力明顯增強。2017年,商務部重點聯絡的65家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實現成交額4.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佔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成交總額的43%;利潤額比上年增長8%。商務部重點監測的2700家實體零售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比上年分別增長8.0%和7.1%,增速比上年分別加快6.5和11個百分點。88家滬深上市零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增幅比上年擴大2.1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353.7億元,比上年增長34.5%,增幅比上年擴大19個百分點;60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比上年多11家。

(四)貢獻顯著增強

一是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3.6%,與上年持平,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比同期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26.7個百分點,比2012年提升3.9個百分點,連續第4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

二是內貿成為經濟發展主力軍。2017年,內貿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3.0%,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比2012年提高0.4個百分點,佔比僅次於製造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大産業;佔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5.1%,是其中第一大産業。內貿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2% ,拉動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對第三産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3.3%,拉動增長1.9個百分點。

三是內貿成為擴大就業主渠道。國內貿易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為穩定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貢獻。2017年,國內貿易就業人數達1.92億人,比上年增長10%,比2012年增長73%,佔全國就業總人數比重達24.8%,佔第三産業就業人數比重超過一半。全國每100名個體工商戶就業人員中,就有79人從事內貿行業。電子商務、家政等行業帶動就業作用尤為明顯,據測算,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4250萬人,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近3000萬人。

四是內貿成為稅收增長主動力。2017年國內貿易主要行業實現稅收收入2.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9%,佔全國稅收收入總額的15.5%,佔第三産業稅收收入的27.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稅收收入達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增速比稅收總額增速快7.3個百分點;佔稅收總額的比重為13.6%,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達21.3%。住宿和餐飲業稅收收入581.8億元,比上年下降12.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稅收收入2365.7億元,下降20%,表明營改增政策發揮積極作用,相關行業稅負明顯減輕。

二、發展特點

(一)創新發展

以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為核心的流通創新不斷涌現,形成內貿發展新動能。

——理念創新。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等新概念新理念層出不窮,引領內貿創新發展。阿裏巴巴深入挖掘新零售內涵,提出新零售的核心是線上線下結合,是消費者、貨物、倉庫、配送與供應鏈結合。京東提出無界零售概念,即打破場景界限、貨物界限、人企界限,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深度定制化、場景交易融合化。蘇寧推出智慧零售理念,即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充分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産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

——技術創新。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技術日新月異,電子支付、虛擬試衣、顧客識別、智慧櫥窗等商業應用快速推廣。2017年,全國手機支付用戶達5.3億人,線下消費的手機支付比例達65.5%,比上年提高15.2個百分點。全國4000多萬戶小商家利用二維碼掃描實現了收銀環節的數字化。一些電商平臺推出虛擬試衣功能,消費者只需設定身高、體重、膚色等條件,即可創建“我的模特”,在線試穿各種風格衣服。

——模式創新。以阿裏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為代表的“生鮮超市+餐飲”業態快速發展,消費者既可現場選購商品,也可線上下單、送貨到家,購買食物後還可以現場烹飪加工、現場享用。社交電商異軍突起,基於社交網絡、信息分享、拼單等模式,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一些百貨店加快商業模式創新,改變引廠進店、出租櫃臺等傳統經營模式,建立買手隊伍,發展自有品牌,實行深度聯營。如大商集團推行“自有、自製、自營、自銷”模式,積極發展自有品牌,促進渠道扁平化,減少中間環節,強化核心競爭力。家政服務行業加快朝規範化、連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涌現出了一批服務規範、信譽度高、示範效應好、帶動力強的家政企業。

(二)融合發展

內貿外貿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産業跨界融合不斷深化,激發內貿發展新活力。

——內貿外貿融合。跨境電商、市場採購、汽車平行進口等新型貿易方式快速發展,內外貿融合趨勢不斷加快。2017年,通過海關相關系統驗放的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902.4億元,比上年增長80.6%,其中出口336.5億元,增長41.3%,進口565.9億元,增長116.4%。商務部重點聯絡市場進出口額2133.6億元,增長16.5%,增速比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快2.3個百分點。天津等9個試點地區平行進口汽車13.6萬輛,同比增長109%,車型近180個,比上年增加30多個,車價特別是中高端進口汽車價格下降明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籌備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已有1000余家企業簽約參展,預計到會專業採購商15萬人次,將為內外貿融合發展提供廣闊平臺。

——線上線下融合。線上平臺加快“下沉”,線下企業主動“觸網”,線上線下加速融合。阿裏巴巴加大線下資源整合力度,積極佈局便利店、生鮮超市等業態,與百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入股聯華超市、大潤發、居然之家等實體零售企業。京東加快佈局便利店、專賣店、生鮮超市、3C産品體驗店等線下業態,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模式。蘇寧依託豐富的線下資源,加快佈局PC端、移動端、電視端等線上業態,實施全渠道戰略。“互聯網+生活服務”蓬勃發展,一些餐飲企業通過團購、配送、上門服務等形式,實現外賣、訂座、點餐、半成品配送、廚師上門等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一批O2O家政服務平臺脫穎而出,促進了供需對接,提升了消費體驗。

——行業跨界融合。各地大力推進商業、旅遊、文化、體育等行業融合發展,促進資源整合,形成聯動效應。廣州市出臺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戰略規劃,打造天河路商圈等9大商旅文融合重點功能區,組建一批商旅文跨界經營的大型産業集團,形成商旅文融合發展新格局。廣大流通企業主動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積極引入文化、娛樂、教育、親子等元素,由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中心等轉變,如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引入英國百年曆史的哈姆雷斯玩具店,上海K11購物中心引入創意雕塑展,成都新世紀環球中心引入海洋館、度假酒店等。

(三)智慧發展

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生活、智慧物流快速發展,智慧流通體系加快形成。

——智慧商圈。各地大力推進智慧商圈建設,在加快硬體設施改造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室內定位等技術,打造集社交化、情景化、智慧化于一體的智慧商圈,提升消費者消費體驗。目前,上海徐家匯、廣州天河路、重慶解放碑等商圈已實現WIFI全覆蓋、智慧導購、智慧停車、大數據採集分析等功能,顧客依託手機APP,可隨時隨地掌握商圈的門店分佈、品牌類型、打折活動、信用評價、車位情況等信息,實現精準選購、快捷支付、快速泊車;商家也能夠根據大數據分析,開展精確選品、實施精準營銷、提供精細服務。

——智慧商店。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佈局無人值守商店,實體門店也積極引入自助支付、人臉識別、導購機器人、智慧購物車等技術和設備,引領零售門店加快向智慧化方向發展。阿裏巴巴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開業,顧客掃碼進店、自助選購、刷臉支付,全程無人值守。京東“X無人超市”設置智慧貨架,不僅能對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進行大數據分析,還能實現補貨提醒、智慧推銷等功能。蘇寧首家無人超市“Biu”在南京開業,人臉識別技術可捕捉用戶信息,並通過大數據技術推薦商品。全家推出第四代智慧便利店,引入微信掃碼屏、電子購物屏、智慧識別屏等設備,提升了購物體驗。物美、永輝、華潤萬家等超市推出自助結賬服務,為顧客節省了排隊時間。

——智慧生活。生活服務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智慧生活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北京市以智慧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推進智慧生活發展,截至2017年末,累計建成“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452個,覆蓋社區2706個,覆蓋率達87.5%;建成208個“社區之家”示範點,向社區居民開放內部服務設施671處,惠及409萬社區居民。各地養老服務企業根據家庭經濟能力和老人照護需求,提供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養老服務,擴大智慧養老監護設備應用。

——智慧物流。商貿物流領域積極引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及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設施設備,加強大數據共享和社會化協同,提升智慧化水平。京東在陜西、海南、青海等地開展無人機配送服務,解決偏遠地區配送難問題;推出全流程無人倉,實現從商品入庫、存儲、包裝到分揀的全流程智慧化和無人化。菜鳥通過大數據、智慧技術和高效協同,與合作夥伴搭建智慧物流網絡,使物流供應鏈上的不同服務商、商家和消費者實現高效連接。蘇寧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打造“蘇寧雲倉”,實現入庫、揀選、分撥、出庫等全程自動化,每日處理貨物180萬件,效率提升10倍,訂單最快30分鐘出庫。

(四)協同發展

城鄉一體、區域協作、産業聯動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內貿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城鄉協同。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 提出加強城鄉配送網絡銜接,形成銜接有效、往返互動的雙向流通網絡,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城鄉配送服務網絡。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紮實推進,2017年新增示範縣260個,累計達756個,其中國家級貧困縣499個,重點建設農産品流通基礎設施、物流配送體系、農村電商服務網點等,打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為滿足農民消費需求、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城鄉協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區域協同。北京、天津、河北按照《京津冀商貿物流協同發展規劃》要求,加快優化基礎設施佈局,促進技術標準對接,推進信息服務貫通,初步形成以北京商貿物流業態、模式創新為引領,以天津國際化、專業化物流為支撐,以河北集約化、綠色物流基地為保障的商貿物流發展格局。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深入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合作,協同推動供應鏈平臺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市場應急保供協作等工作,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按照《長江中游區域市場發展規劃(2017-2020)》要求,實施優化商業功能佈局、發展智慧流通等9項主要任務及物流體系建設、市場體系建設等9項重點工程,區域協同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百城萬村”家政扶貧試點,推動北京、上海等家政服務需求大的城市與中西部貧困地區進行對接,助力脫貧攻堅,緩解供需矛盾。

——産業協同。商務部推動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首次就供應鏈創新發展做出全面部署;在天津、上海等17個城市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工作,推動建設和完善各類供應鏈平臺,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會同有關部門在11個城市開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形成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從更高層面部署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工作。流通企業與生産企業合作更加緊密,通過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及時準確傳導需求信息,引導生産端優化配置生産資源,加速技術和産品創新,按需組織生産,合理安排庫存。

(五)綠色發展

綠色流通加快發展,有效引導綠色生産和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培育綠色流通企業。商務部深入開展綠色商場創建工作,推進門店節能改造、節能産品銷售和廢棄物回收,目前全國已有85家購物中心被確定為創建單位;大力發展綠色餐飲,推動出臺綠色餐飲標準,構建大眾化綠色餐飲服務體系,培育綠色餐飲企業、綠色餐飲街區。北京翠微大廈通過使用高效壓縮機、LED燈、熱能回收、數字控制等先進技術,推動空調、冷藏冷凍、照明、給排水、包裝物等環節節能減排,取得良好效益。大型電商平臺主動實施包裝物回收再利用,引領行業走綠色發展之路,如京東推出可降解包裝、減量包裝、循環包裝、閒置紙箱換京豆等,蘇寧推出共享快遞盒、牛皮紙膠帶、零膠紙箱等。

——促進二手商品流通。商務部積極推動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完善二手車流通體系,促進二手車消費。2017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1240.1萬輛,比上年增長19.3%,交易額8092.7億元,增長34%。“互聯網+二手商品”蓬勃發展,舊貨流通煥發新活力。阿裏巴巴旗下閒置物品交易平臺閒魚註冊用戶達2億人,其中活躍用戶超過1600萬。58同城旗下二手商品交易平臺轉轉2017年交易額達258.49億元,用戶數突破1億人,其中“90後”人群佔比超過56%。

——創新再生資源回收。商務部大力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總結推廣創新模式,構建新型回收體系;配合國務院法制辦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加快制定相關配套標準和實施細則。2017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等十大類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86億噸,比上年增長11.4%;回收總值7621億元,增長29.1%。回收廢舊機動車174.1萬輛,其中汽車147.2萬輛,為擴大新車消費創造了空間。

三、存在問題

(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突出

城鄉發展不平衡,城市流通體系較為完善,農村流通體系還存在不少短板。據調查統計,目前農村人均商業設施面積僅有城市的十分之一,農村人均消費品零售額僅為城市的五分之一。區域發展不平衡,2017年東部地區人均社零總額達3.5萬元,是中部地區的1.7倍,西部地區的1.9倍。優質商品供給不充分,老百姓的一些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滿足,造成消費外流。據初步估算,我國居民一年去境外購物大約2000億美元。服務供給不充分,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服務消費需求。

(二)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

儘管近年來流通行業降本增效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5個百分點,接近美國的兩倍。果蔬冷鏈流通率僅有20%左右,損耗率高達20%-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超市平均存貨週轉率為7.7次,商品週轉一次需47天,而美國超市平均週轉率為19次,週轉天數不超過20天。

(三)消費環境有待改善

儘管近年來消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距離。一些領域市場秩序不規範,商務信用缺失,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商業欺詐等現象屢禁不止,消費者維權難度大、成本高,導致其不敢消費、不願消費。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2.7萬件,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合同糾紛、售後服務、質量安全、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為突出,案件量佔比分別為31.1%、28.4%、21.8%和5.9%。

四、前景展望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下一步國內貿易發展既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有利因素看,隨著新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宏觀經濟運行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為內貿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發展流通、促進消費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見效,為內貿發展釋放新紅利。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為內貿發展打造新格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為內貿發展拓展新空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各種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內貿發展增添新動能。

從挑戰看,消費升級面臨供給瓶頸制約,汽車、住房兩大消費熱點趨於平穩,其他消費新增長點暫時難以形成足夠支撐,消費增長後勁有待增強。制度性 交易成本仍然較高,人工、房租等成本上升,一些流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資源環境制約加劇,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持續,內貿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任重道遠。世界經濟有望繼續復蘇,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對全球産業佈局和資本流動帶來外溢影響,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上升,地緣政治風險較多,內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仍然錯綜複雜。

總的來看,2018年國內貿易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勢頭,引導生産、促進消費、擴大就業、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0%左右,網絡零售額增長30%左右,內貿行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0%以上,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