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7018米!中國科學家“向地球深部進軍”

2018-06-04 08: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這是在松科二井拍攝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2日無人機拍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是在松科二井拍攝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工作人員離開指揮部,前往鑽井平臺作業區(6月2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現場工作人員登上鑽井平臺進行作業(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暨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松科二井現場交流會上,院士、專家向工作人員詢問全液壓頂部驅動裝置的工作情況(6月2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工作人員在鑽井平臺檢查全液壓頂部驅動裝置(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工作人員在“地殼一號”萬米鑽機的鑽井平臺上作業(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是在松科二井泥漿池前拍攝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夜幕下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是在松科二井拍攝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夜幕下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是夕陽下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整機系統(6月1日攝)。

繼“神舟”上天、“蛟龍”下海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來歷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屬於我國實施的松遼盆地白堊係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實施22年以來最深鑽井,也是全球首個鑽穿白堊紀陸相地層的科學鑽探井。

這是中國入地工程的一項標誌性成就,將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3343.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