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江源地區鼠害生態防治新技術成效初顯

2018-06-17 11: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寧6月17日電(記者 李亞光)記者近日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一項名為“暗堡式野生動物洞穴”滅鼠技術在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投入測試兩年,成效初顯。該滅鼠技術可有效吸引沙狐、赤狐等野生動物在鼠害區入巢繁衍並捕食周邊高原鼠兔,最終達到生態滅鼠、平衡生態的目標。

位於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上世紀末因人類活動、氣候變化等因素,當地生態系統逐步退化。伴隨著草地退縮,高原鼠兔數量劇增,一些地區原本植被稀疏的土地被啃食得寸草不生,加速草地生態系統的退化,形成惡性循環。2005年,國家在三江源地區啟動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嘗試通過化學、人工等方式滅鼠,但在部分區域,效果一直不佳。

據介紹,“暗堡式野生動物洞穴”滅鼠技術通過就地取材,工作人員在鼠患較為嚴重的試驗區,以300公頃至350公頃的區域為一個單位設置人工石質洞穴,目前已成功吸引多批沙狐、赤狐等鼠類天敵入巢繁衍,試驗區鼠患得到明顯遏制。

該技術的專利權人公保是瑪多縣的一名退休幹部,曾長期在牧區草原工作。他告訴記者,人工暗堡式野生動物洞穴堅固隱蔽、保溫防雨,可助小型野生動物應對高原惡劣的氣候,比天然巢穴的條件更為優越。該人工洞穴在建造時不但取材方便、結構簡單,還不會對生態造成污染和破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這項滅鼠技術並不能把一個區域內的老鼠全都消滅乾淨,但可將相關物種數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內,防止其過度破壞草原,最終實現區域生態平衡。”公保説,“事實上,作為草地生態鏈中的關鍵環節,高原鼠兔的存在也有著重要意義,只是數量不能過多。”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處處長久謝説,該技術在滅鼠的同時還可促進草原生物鏈及區域生態系統的修復,為三江源地區提出了生態平衡視角下的鼠害防治新思路,值得今後研究、推廣和應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