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跨界融合到平臺生態
——透視製造業發展“新變遷”

2018-07-24 18: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從跨界融合到平臺生態——透視製造業發展“新變遷”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

技術不斷被顛覆的時代,每個細微變化的背後或將醞釀著巨變。環顧當下,隨著信息科技等新技術深入到各個領域,生産方式、産業格局等都在發生變遷。

跨界融合趨勢顯現、平臺生態逐步發展……製造業發展迎來哪些“新變遷”?記者就此進行調研。

跨界融合趨勢顯現

衣架的周圍錯落有致擺放著藝術品,試衣之餘可以走進二層書屋,聽聽音樂,或是品嘗一杯咖啡。這是哪,這裡賣什麼?在上海閔行區的之禾空間,人們很難給出答案。

這家在服裝業深耕20年的品牌從女裝製造逐步轉型為涵蓋多個産品線,囊括餐飲、圖書等的生活方式提供商。之禾創始人葉壽增説,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企業要把視角擴展到生活,將“美學”和“藝術”融入商業之中。

路要踏實,也要走寬。在研發技術、做精産品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融合上做文章,産品和服務升級態勢顯現。

有為消費者服務,也有為廠商服務。一個通過工程機械互聯監測開工率和企業還款能力的想法,讓三一重工意外地發現了工業品服務的大市場。其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通過大數據監測實現對工業品的運維和管理。去年至今,訂單多倍數增長。“一些國際知名工業集團,其利潤30%以上源自工業品運維。我國仍有很大空間。”樹根互聯高級副總裁黃路川説。

海爾整合平台資源服務創業者;傳化集團打造貨運智慧物流……縱觀當下,很多傳統製造“巨頭”都做起了服務“生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1至5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8.1%、17.5%和15.4%。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認為,對製造業而言,生産能力和産業服務能力都至關重要。跨界融合既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趨勢,也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中國製造業需要加快從生産型製造走向服務型製造。

平臺生態加速浮現

企業在變,産業也在變。從産業集群到特色小鎮、平臺生態,更加共享、開放的格局逐漸浮出水面。

江南特色的歷史街區,充滿藝術氣息的建築群,擁有咖啡廳、藝術館甚至秀場……走進杭州臨平的藝尚小鎮,很少有人會將其與服裝製造集群聯絡起來。

這裡不僅匯集數百位新銳設計師、進駐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更吸引了優質製造商作為“小鎮居民”,通過“雲端”工廠、App搶單等模式實現了訂單、面料、生産共享。

“藝尚小鎮是新階段製造業産業生態的一個樣板。”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説,隨著信息技術的滲透,産業集群的地理、環節界線正在淡化。未來的集群不只瞄準産業鏈條的銜接,更將做大“朋友圈”,做好價值“加法”。

環顧當下,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不少原有的産業集群逐漸升級為平臺生態,産業合作方式更加共享、開放。

專家認為,從關注商業到聚焦成長力,平臺生態“賦能”效果更強。下一步,工信部將著力培育跨行業跨領域和企業級兩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基礎共性、行業通用、企業專用工業App,打造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産業新生態。

變化中彰顯新活力

不論是跨界融合,還是平臺生態,都是對既定産業邊界、空間格局再塑,體現了製造業整體格局的變化。

在中國經濟的諸多創新中,注重結構的創新尤其令人欣慰。因為這不僅表明一個“嘗新”的方向,也意味著存量的變遷。從量大面廣的傳統産業中挖掘活力,産業獲得了生機,企業迎來了生命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新産業新産品快速成長。工業結構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1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5%。

儘管製造業領域呈現不少亮點,但也應看到,與製造強國相比,我國仍存在差距。製造業總體上仍處在産業鏈和價值鏈中低端的現狀沒有改變,制約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依然突出。工信部調研顯示,部分領域仍存在大企業不夠強、小企業不夠精的問題。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説,我國産業發展要走好融合、集群的發展路徑。一方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讓工業經濟向數字驅動型轉變。另一方面,加快現有産業集群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工信部將強化數據、信息等新要素支撐,推進市場和資源開放,産業結構調整,為發展注入活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