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股權化改革讓更多貧困戶吃上“生態飯”

2018-07-29 09:46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重慶鄉村旅遊:股權化改革讓更多貧困戶吃上“生態飯”

廣闊的鄉村旅遊市場,如何讓更多農戶分享更多紅利?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我市通過財政投入股權化改革這根“針”,串起市場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的聯結“線”,織成資産收益扶貧的“網”,從而有效破解“扶強難扶弱”怪圈,讓更多貧困戶吃上“生態飯”。

資料顯示,我市有超過50%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分佈在秦巴山、武陵山區,海拔在800米以上的貧困村有649個。這些地區雖然山高坡陡,但是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我市因勢利導,將231個高山貧困村建設成為鄉村旅遊重點村,發展鄉村旅遊接待戶1.5萬餘戶。

在我市鄉村旅遊曲折發展過程中,曾出現了基礎設施薄弱、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其中“扶強難扶弱”也曾是困擾我市鄉村旅遊扶貧的一個痛點。

例如,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毗鄰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交通方便,距離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只有2公里,發展鄉村旅遊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對於貧困戶或普通農戶而言,搞鄉村旅遊卻曾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這是因為:建鄉村旅遊接待房,政府至多能補貼兩三萬元,但接待住宿能力提升、室內裝修、周邊環境打造、院壩硬化等,至少需要農戶自籌10多萬元。因此,真正能吃上“旅遊飯”的,還是家底厚實的農戶。

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弱、缺資金,搞鄉村旅遊“有心無力”;另一方面,財政資金補助景區或龍頭企業難免“大水漫灌”;同時,個別基層幹部也存在著“撒胡椒面”不如“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心態——種種因素疊加,使得財政扶貧資金向企業、大戶靠攏,貧困戶或普通農戶與鄉村旅遊不容易“粘上邊”。

“扶貧開發成功在於精準扶貧。”該負責人説,為此我市積極創新,用財政投入股權化改革,破解“扶強難扶弱”怪圈。

一是明確規定了財政投入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村集體經濟之間的持股比例及利益聯結方式,確保貧困戶“享受得起”扶貧政策,幫助缺資金的貧困戶幹得起農家樂。比如,石柱縣石家鄉石龍山莊通過財政資金入股、農産品訂購、勞務用工等方式,帶動36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2314元。貧困戶曾應堂,去年通過出售農副産品及務工收入5000余元,在培訓學習開辦農家樂後,今年上半年辦起了農家樂。

二是政府支持引導發展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這些專業合作社除按市場化運作之外,還擔負著參與財政投入股權化改革和資産收益扶貧任務,也就是通過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粘合”作用,幫助貧困戶“搭車”參與鄉村旅遊。比如,開州區滿月鄉把扶貧資金注入馬營村與雙坪村,合作成立了馬紮營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裏,村集體經濟組織持有扶貧資金産權的51%,其中41%的股權量化給貧困戶獲取收益。去年夏天,旅遊旺季還沒到,合作社就提前給貧困戶一部分分紅,用以支持他們發展生産。

這些措施讓不少貧困戶吃上了“生態飯”——全市1.5萬餘戶鄉村旅遊接待戶中,貧困戶直接經營農家樂1024家、戶均年增收3萬餘元,就近到農家樂務工的貧困戶近萬人,人均務工年收入1萬元以上。

今年,隨著高溫持續,避暑遊火爆,鄉村旅遊市場蛋糕有望進一步做大,預計全市貧困片區將接待遊客超過5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將達70億元。(記者 顏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