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非合作助推非洲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8-08-25 08:1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莫桑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馬普托跨海大橋及其連接線工程是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的中國在莫桑比克最大基建項目。這座總長3公里多的跨海大橋建成後,將以680米長的主跨,成為非洲主跨徑最大的懸索橋,並極大便利馬普托和對岸卡騰貝之間的交通。新華社發

筆者8月初有幸赴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的吉布提開會考察。在這個人口僅100萬的非洲小國感受到了強烈的發展意願以及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攜手開拓未來的幹勁與激情。所到之處都能看到吉布提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及中國的身影,如由中國公司參與管理的非洲最大自貿區7月初已經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從吉布提到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亞吉鐵路、中國招商局集團建設的港口,以及中企投資建設的千戶經濟住房項目等。吉布提總統伊斯梅爾·蓋萊去年11月訪華時曾感慨地説:“西方人來了100多年,我們的國家還是這麼窮,中國人才來了3年,就讓我們國家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這一發展的希望源自中非合作所帶來的新動力。吉布提財政部的一名顧問和我們交流時曾直白地説,吉布提與鄰國埃塞俄比亞經濟聯絡緊密、人員來往也很頻密。近年來,幾乎所有去過埃塞俄比亞的吉布提人都真切感受到了埃塞俄比亞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如日益增多的摩天大樓、城市輕軌所帶來的交通便捷、越來越多的工廠和蓬勃發展的製造業等。而這些變化又都是由於與中國的密切經濟合作所帶動和推動的。吉布提對此可謂看在眼裏,急在心上,認為必須加快本國的開放力度並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加強中非合作、抓住發展機遇,這已不僅是吉布提的體會與政策導向,而且也是許多非洲國家共同的願望和訴求。特別是自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擁有豐富資源和巨大市場潛力以及強勁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非洲大陸開始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並在參與的過程中捕捉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以期實現其經濟從前工業化社會到全面工業化的跨越性發展。近年來,作為中非産能合作“一體兩翼”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在非洲大陸全面開花,紅紅火火。在多邊層面,2015年1月27日,中國與非盟簽署了中非關於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中國將加強與非洲國家在鐵路、公路、區域航空及工業化領域的合作,促進非洲國家一體化進程。如今,中國企業已經在埃塞俄比亞、吉布提、肯尼亞和尼日利亞等國啟動了鐵路、機場、工業園區和港口等項目的建設,用行動在譜寫和實踐中非發展藍圖的對接。

近年來,中國已幫助非洲建成了多條鐵路,包括連接肯尼亞港口城市蒙巴薩到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連接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提的“亞吉鐵路”,以及在安哥拉和尼日利亞建設的鐵路。正如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在2017年5月31日“蒙內鐵路”開通之日所説,“鐵路的開通為肯尼亞新的工業化篇章打下了基礎”。蒙內鐵路平穩安全運營一年來,已發送旅客130多萬人次,運送貨物6萬多集裝箱,累計為肯創造近5萬個工作崗位,培訓5000多名專業技術工人和運營管理人員,100多名肯尼亞學生在中國攻讀鐵路本科專業。蒙內鐵路還大大便捷了內羅畢與蒙巴薩之間的人員往來,貨物運輸時間也由原來10多個小時縮短至4個多小時,使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鐵路建設還拉動了肯尼亞國內生産總值1.5%甚至2%的增長,並帶動了鐵路沿線的商業業態形成,以及包括港口在內的全産業鏈發展。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建設是為了給中非工業化合作打下基礎和保駕護航。中非産能合作符合中非發展的現實需要,也具備發展的強大基礎。作為世界上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非洲大多數國家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工業在非洲國家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仍較小。但非洲擁有豐富的資源、較為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潛力,而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擁有充足的發展資金、適用技術和設備以及從農業國成長為“世界工廠”的豐富發展經驗。中非産能合作歷史性對接的條件已經成熟。2015年底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擺在首要和突出位置的就是中非工業化合作,併為此專門設立了首批100億美元資金的“中非産能合作基金”。今年7月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的主題就是“金磚國家在非洲: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共謀包容增長和共同繁榮”。

近年來中非産能合作已經産生了不少早期收穫和成果。自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來,中國已在非洲5國創辦了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分別是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廣東經貿合作區、毛裏求斯晉非經貿合作區和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正在建設和已經運營的中非共建産業園則有近100個。截至2017年底,中國對非各類投資存量已經超過1000多億美元,有35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經營。這些落戶非洲的中資企業在非洲大地進行二次創業,為非洲發展及企業自身轉型開闢了新空間。如最早落戶埃塞東方工業園的中國鞋業生産巨頭——東莞華堅集團,自2011年底投資建設華堅(埃塞)鞋廠,一路走來已經成為中非産能合作的排頭標兵企業。截至2017年底,華堅成為中國在埃塞最大規模的民營企業,已累計出口創匯超過1.22億美元,為當地解決了7500多人就業。該企業年産超過500萬雙女鞋,是埃塞最大的鞋業出口企業,佔埃塞鞋業出口的65%以上,實現了中企自身與投資所在國的共同發展。另外,位於埃及蘇伊士灣西北經濟區的“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截至2017年6月已有65家企業入駐(其中製造類企業32家,配套服務機構33家),吸引合作投資額近10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3000多個。

由中國大力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産業發展”的“雙輪驅動”模式正在拉升非洲的經濟發展,把非洲的資源能源稟賦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和惠及民生的成果。毫無疑問,金秋9月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成為中非合作的又一個里程碑。如同吉布提有決心和希望從一個不毛之地通過自貿區的建設轉型成為全球貿易和物流中心一樣,非洲國家走上發展和工業化征途的希望之路將在中非合作的推動下迎來光明的未來。(作者:賀文萍,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